魏学洢(魏学洢拼音)
xj 2023-06-22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两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末端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摩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注释:
1 奇巧人
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
2 以
用。
3 径寸
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 为
做。动词。这里指雕刻。
5 器皿
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
6 余
我。
7 木
木头。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刻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就这木头的样子去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没有。因:依据。象,模仿,拟照。
9 尝
曾经。
10 贻
赠送。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
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 八分有奇(ji)
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3 高可二黍许
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表约数。
14 中轩敞者为舱
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 箬篷
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15 雕栏相望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相望,左右相对。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兴:起
18 石青糁之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9 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须,这里泛指两腮的胡须。
20 佛印
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
21 鲁直
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 手卷
只能舒卷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
23 卷端
指画幅的右端。
24 卷末
指画幅的左端。
25 如有所语
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 微侧
(身子)略微侧转。
27 两膝相比
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28 各隐卷底衣褶中
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 绝类弥勒
极像佛教里的弥勒菩萨。绝,极; 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 袒
裸露。
31 矫首昂视
抬头仰望。矫,举。
32 不属
不相类似。属,类似。
33 卧右膝
卧倒右膝。
34 诎
同“屈”,弯曲。
35 念珠
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36 倚之
(左臂)靠在左膝上。
37 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8 楫
船桨。
39 舟子
撑船的人。
40 椎髻
椎形发髻。
41 衡
同“横”。
42 攀
扳着。
43 若
好像。
44 执
拿。
45 若......然
好像....的样子。
46 其人视端容寂
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其,那。端,正。
47 若听茶声然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8 船背稍夷
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49 天启壬戌
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0 虞山王毅叔远甫
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的。虞山,山名,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51 了了
清清楚楚。
52 墨
黑色。
53 篆章
篆字图章。
54 丹
朱红色。
55 通
全。
56 为人五
即为五人,雕刻了五个人。
57 并
连词,和。
58 有
通假字,通“又”。
59 曾不盈寸
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60 简
通“拣”挑选。
61 曾
还
62 修狭
长而窄。
63 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64 以至
一直到。
65 因
就着。
66 启
打开。
67 望
对着。
68 徐
缓缓地。
69 兴
起。
70 糁
用粉末状物体填充。
71 居
处在。
72 执
拿。
73 可
可以。
74 计
计算。
75 为
刻有。 字解
字音: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高可二黍(shǔ)许
箬(ruò)篷
石青糁(sǎn)之
髯(rán)
不属(zhǔ)
诎(qū)
椎(c huī)髻(jì)
天启壬(rén)戌(xū)
舟尾横卧一楫(j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戴着)高高的帽子。今意:峨眉山之顶 。髯:胡子。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今意:简单,容易。
状语后置:
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词解: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通过了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高超的成就。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艺。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以;拿,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长的木头。为,做。这里指雕刻。器皿:碗碟杯盘一类的用具。
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这里指顺着、就着。象,模仿 ,这里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余,我。
《核舟记》作者及简介,魏学洢的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img]魏学洢为什么只活了29岁魏学洢只活了29岁是因为为父亲深渊哭死了。
魏学洢[yī](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明末散文家。
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他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户仕宦人家,父亲是一位名臣。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这篇文章被收入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还有一篇比较著名的就是《茅檐集》八卷。
核舟记简介核舟记简介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核舟记简介,笔记
译文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开启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著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 *** ,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著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著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著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著面,左手靠著一根横木,右手扳著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著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核舟记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其一生短暂,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 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核舟记》作者及简介,魏学洢的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核舟记的简介 少一点
《核舟记》是明朝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区域性,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艺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核舟记翻译简介点有没有
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我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开启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著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著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著右膝,弯曲著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著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著脸,左手靠著一根横木,右手扳著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著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核舟记介绍核舟400字
在一个核桃上雕刻出五个人、八扇窗、三十四个字以及各种船上用品,其精妙就不用我多说了。
上面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雕刻者雕刻的惟妙惟肖,作者描绘的生动形象。用“赞雕刻者高超技艺、摹泛舟入休闲神情”来描绘再合适不过了。
在老师的讲解下,眼前仿佛浮现了这巧夺天工的珍宝。
其实除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值得我们惊叹外,雕刻者的细心与耐心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考试中认真。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认真的习惯,在考试中不用太克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了。反之,如果我们平时不能认真做作业,考试时也就很难认真了。
对于这个雕刻家来说,除了细心,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串念珠都雕刻的历历可数,除了可以看出雕工细致外,更能表现雕刻者的耐心。雕刻品绝不是一下两下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无数次的雕刻。面对这些一成不变的重复动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用雕刻,但耐心应该是我们必备的。重复的读一篇课文直到背下来是枯燥无味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背下来,而有的同学不可以呢?这就体现了一个耐心。面对一道不会的数学题,如果能耐下心来仔细的计算,大多数题都一定能解出来,这就是耐心的威力。
核舟记的作者的生平简介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魏学洢(约1569-约1625),字子敬,明朝嘉善县,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做诗,生性孝顺。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甚至云间有一个叫陈继儒的人,和他订下了忘年之交。他在三十岁那年又造《百官图》,污蔑清廉的官员,甚至再唆使同党刑科给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斗及魏大中,给这三人冠上莫需有的罪名,说他们“招权纳贿”,更说左、魏两人“丑心险,色取行违,自命为血性男子,实为匪类”。魏忠贤更矫旨责怪:“魏大中互讦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于股掌之中。
杨涟等人弹劾魏忠贤,不仅使其原形毕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干儿义孙们大为恐慌,魏了希恩邀宠,于是天启五年三、四月间,众人筹谋献策,倡兴大狱。诬陷杨涟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魏大中被捕之时,乡人号送者近万人。
魏大中被捕之时,魏学洢泣血号呼,想随牢车北上。他不听从父亲劝阻,改换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出求救,但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无可奈何而已。魏学洢虽然也想上书以己代父,但未能如愿。
魏忠贤又矫旨下令,对六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三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五十一岁。魏学洢领了父亲的尸体,匍匐扶衬归乡,日夜伏草啼号。魏大中虽死,但追赃的行动并未停止,因此魏学洢被下浙江监狱。魏学洢在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视死如归。果真在这同一年,魏学洢也因病而死,死时才三十岁。崇祯初,魏忠贤失势。魏学洢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又上书弹劾阮大钺等人交通逆阉,罪大恶极。不久,魏大中被追諡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核舟记》
糁 san
部首: 米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4
糁1
(1)
糁、糂
sǎn
(2)
米粒;饭粒 [rice grain]
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
(3)
又如:糁粒(米粒)
(4)
散粒,碎粒 [grain]。如:糁糁(粒粒,颗颗)
糁
(1)
糁
sǎn
(2)
以米和羹 [cook soup with rice]
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
(3)
洒,散落 [disperse]
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4)
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
(5)
涂抹;粘 [paint]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魏学洢《核舟记》
另见shēn
糁2
(1)
糁、籸
shēn
(2)
谷类磨成的碎粒 [ground grains of cereal crops]
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糁糊糊,里边煮著几块山药。――《结婚现场会》
(3)
又如:玉米糁;糁盆(以麻籸为燃料的照明火盆;旧俗岁时送神或祠祭、燕设,燃火于门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谓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
另见sǎn
糁1
(糁)
sǎn ㄙㄢˇ
方言,米粒(指煮熟的)。
郑码:UFGP,U:7CC1,GBK:F4D6
笔画数:14,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54134333
糁2
(糁)
shēn ㄕㄣˉ
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儿。
郑码:UFGP,U:7CC1,GBK:F4D6
笔画数:14,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54134333
“嘻,技艺灵怪亦哉!”
魏学洢为什么要写核舟记魏学洢写核舟记原因是为了中国建设。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魏学洢为了向中国建设第一艘核潜艇而写《核舟记》。这部作品是收集和整理核舟艇建造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反映出技术尝试、思考论证、新思想形成和思想变革的历史过程。
魏学洢是哪个朝代的明末清初。魏学洢,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明末散文家。魏学洢是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他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户仕宦人家,父亲是一位名臣。
魏学洢生性孝顺。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
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魏忠贤在三十岁那年又造《百官图》,污蔑清廉的官员,甚至再唆使同党刑科给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斗及魏大中,给这三人冠上莫须有的罪名。
魏学洢经历了人生巨变,世态炎凉,一下子成熟了很多,他明白自己做官的希望破灭了,只好与周边的普通劳动人们交往,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期间他写出了传世名篇《核舟记》,记载了一名微雕工艺师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
《核舟记》这篇传诵几百年的散文名篇,就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江南才子魏学洢的传世名作,被收入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成为中国中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受到人们的喜爱。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魏学洢(魏学洢拼音)”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魏学洢(魏学洢拼音)
本文地址:
/qiqubaike/32830.html
标签: 魏学洢(魏学洢拼音)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惠未遍(小惠未遍的遍怎么读)
- 热门文章
- 随机tag
-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最恶心的名字(令人恶心的名字) 十月二十七号什么日子(十月二十七号什么日 中国最耀眼的玫瑰(中国玫瑰叫什么名字) 尼斯湖水怪图片(尼斯湖水怪图片真相) 杨振宁翁帆医院产下一子是真的吗 让人意想不到(最意想不到的是变异怪人) 中国最便宜景点排名(中国最便宜景点排名前 世界上什么小鱼最香(世界上什么小鱼最香最 中国最香水果(最香的水果排名)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大动作来了又要创造人类之 李白《凤求凰》全诗 刀剑英雄名字(刀剑英雄名字旁边的钻石怎么 修养(修养的英文) 世界上最细的结构(最细的物体) 张颂文电影《不止不休》定档2023年3月 中国最壮观祠堂(中国最大的祠堂) 流行的句式梗(源于动画片段中的台词) 世界上最清晰的大门(世界上最清楚的图片)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寅时是几点到几点钟指3点到5点(古代12 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属于哪个洲 阚清子给纪凌尘10万(阚清子陪了纪凌尘8 好听的昵称(好听的昵称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