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诗(柏梁诗什么意思)
xj 2023-04-05
1.与枇杷有关的诗句
1、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2、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译文: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3、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译文: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4、满江红·山居即事
宋代: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译文: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
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5、怨郎诗
两汉:卓文君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译文:自从我们分别,两个人的心思差别可真大啊。当时只说三四个月后就相见,谁能想到如今已五六年。没有心情弹七弦古琴,也不想去寄书信。精致的连环玉断裂了,我在长亭里等你等得望眼欲穿。即使我有一百个心思在想你,有一千个挂念系在你身上,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责怪你。
内心有万语千言说都说不完,可你不在身边我百无聊赖,徒劳地倚遍栏杆。在重阳节登高时看到孤零的大雁,在中秋时月亮圆满我们却没有团圆。七月半的时候我持烛烧香问苍天,六月的三伏天那么热,人们都在摇扇子,可我的心却是寒冷的。
五月石榴花开红似火,偏偏遇上一阵阵的冷雨浇打花朵。四月的枇杷还没有成熟,我就在对着镜子心烦意乱了。春光奔走忙,三月的桃花凋落随水流婉转。二月的风筝断了线,飘零无依真可怜。唉,我的郎君啊,多想下一世你做妾来我为郎。
2.谁知道有关于”枇杷”的诗句
山枇杷
【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山枇杷花二首
【唐】白居易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唐】司空曙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全胜甘蕉赠,空投谢氏篇。
题枇杷树
【唐】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袅袅碧海风,蒙蒙绿枝雪。
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山枇杷
【唐】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
昨来谷口先相问,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天高万里看不精,帝在九重声不彻。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唐】韩翃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
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
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3.关于枇杷的古诗
1、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 戴敏 《初夏游张园》2、南风树树熟枇杷 明 杨基 《天平山中》3、况对东溪野枇杷 唐 白居易 《山枇杷》4、满寺枇杷冬著花 唐 岑参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5、枇杷门向楚天秋 唐 韩翃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6、笑杨梅、不数枇杷 宋 王以宁 《满庭芳·山耸方壶》7、枇杷熟 宋 辛弃疾 《满江红 山居即事》8、梦破枇杷香满袂 宋 魏了翁 《江城子·梦随瘦马渡晨烟》9、夏首荐枇杷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10、山枇杷 唐 元稹 《山枇杷》11、山枇杷 唐 元稹 《山枇杷》12、枇杷洲上紫檀开 唐 毛文锡 《摊破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13、枇杷映黄 元 韩奕 《四字令·茶蘼送香》14、枇杷已熟粲金珠 宋 苏轼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15、橙橘枇杷 魏晋 曹植 《乐府》16、却是枇杷解满盘 宋 陆游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17、无核枇杷接亦生 宋 陆游 《杂咏园中果子》18、枇杷橘栗桃李梅 汉 刘彻 《柏梁诗》19、飞傍枇杷索荔枝 元 杨维桢 《冶春口号七首》20、枇杷子熟烟冥冥 宋 艾性夫 《留客》21、剩枇杷一树 清 朱彝尊 《梦芙蓉·日长深院里》22、乡果足枇杷 宋 陈襄 《舟次巴峡》23、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 戴复古 《初夏游张园》24、枇杷压枝杏子肥半青半黄朝出卖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25、枇杷昔所嗜 宋 范成大 《两木》26、枇杷两高树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27、隔垅枇杷得擅香 宋 洪咨夔 《寻梅》28、应是枇杷并桧柏 宋 华岳 《三友亭》29、五月枇杷黄似橘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行之枇杷》30、五月枇杷实 宋 梅尧臣 《隐静遗枇杷》31、枇杷甘橘荐清◇ 宋 欧阳修 《乐哉襄阳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32、细雨枇杷熟 宋 舒岳祥 《四月二十四日雨中分酒饷山友》33、暗窗秀枇杷 宋 苏籀 《大坞山寺》34、枇杷作客儿 宋 田从易 《寄荔枝与盛参政》35、枇杷盛满箱 宋 项安世 《二十八日行香即事》36、枇杷着子红榴绽 宋 张耒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37、枇杷隔岁花 宋 赵蕃 《冬日杂兴》38、枇杷雪洗青 元 成廷珪 《夜过吴江圣寿寺宿复中行方丈》39、枇杷黄尽客窗枝 明 施敬 《寄伯瞻》40、枇杷明日进留都 明 吴鼎芳 《竹枝词四首》。
4.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标题】:两头纤纤
【年代】:唐
【作者】:雍裕之
【体裁】:七绝
【内容】:--------------------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
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
【标题】:送徐道人东游
【年代】:唐
【作者】:尚颜
【体裁】:五律
【内容】:--------------------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
5.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以下诗句最贴切:1. 《两头纤纤》唐 雍裕之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2. 《送徐道人东游》唐 尚颜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3.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唐 李咸用 因阅乡居景,归心寸火然。
吾家依碧嶂,小槛枕清川。远雨笼孤戍,斜阳隔断烟。
沙虚遗虎迹,水洑聚蛟涎。粝曲芟汀蓼,甘茶挈石泉。
霜朝巡栗树,风夜探渔船。戏日鱼呈腹,翘滩鹭并肩。
棋寻盘石净,酒傍野花妍。器以锄为利,家惟竹直钱。
饭香同豆熟,汤暖摘松煎。睡岛凫藏足,攀藤狖冻拳。
浅茅鸣斗雉,曲枿啸寒鸢。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衣蓑留冷阁,席草种闲田。椎髻担铺饷,庞眉识稔年。
吓鹰刍戴笠,驱犊筱充鞭。不重官于社,常尊食作天。
谷深青霭蔽,峰迥白云缠。每忆关魂梦,长夸表爱怜。
览君书壁句,诱我率成篇。4.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唐 白居易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
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
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5. 《放猿》唐 王仁裕 放尔丁宁复故林,旧来行处好追寻。
月明巫峡堪怜静,路隔巴山莫厌深。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作者:1. 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
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2. 尚颜:[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荆门。
工五言诗。尚颜著有诗集五卷,(《文献通考》作供奉集一卷。
此从《全唐诗》)传于世。3.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
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
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
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
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
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
《全唐诗》存诗3卷。4.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5.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邽(甘肃天水)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参考资料360知道:。
6.形容果实累累压枝头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形容果实累累压枝头的诗句有很多,下面就举一首诗作为例子:《观 刈 麦》作者: 白居易 朝代:唐朝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心雕龙·明选》中的诗歌史《明诗》是《文心雕龙》的第六篇。本篇主要讲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及其写作特点。楚辞、乐府、歌谣等其他形式的诗歌,《文心雕龙》中另以专篇论述。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诗的含义及其教育作用(第一段)。第二部分讲先秦到晋宋的诗歌发展情况,分四个阶段:一、追溯诗的起源和先秦诗歌概况(第二段),二、讲汉代诗歌的发展及五言诗的起源(第三段),三、讲建安和三国时期的诗歌创作情况(第四段),四、讲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新变化(第五段)。第三部分总结上述诗歌发展情况,提出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特色和历代诗人的不同成就,附论诗歌的其他样式(第六段)。
作品概述编辑
《明诗》是《文心雕龙》的第六篇。本篇主要讲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及其写作特点。楚辞、乐府、歌谣等其他形式的诗歌,《文心雕龙》中另以专篇论述。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诗的含义及其教育作用(第一段)。第二部分讲先秦到晋宋的诗歌发展情况,分四个阶段:一、追溯诗的起源和先秦诗歌概况(第二段),二、讲汉代诗歌的发展及五言诗的起源(第三段),三、讲建安和三国时期的诗歌创作情况(第四段),四、讲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新变化(第五段)。第三部分总结上述诗歌发展情况,提出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特色和历代诗人的不同成就,附论诗歌的其他样式(第六段)。
《明诗》是刘勰文体论方面的重要篇章之一。刘勰对四言诗和五言诗所总结的“雅润”、“清丽”四字,比曹丕讲诗的特点是“丽”(《典论?论文》),陆机讲诗的特点是“绮靡”(《文赋》)有所发展。除了表现形式的特点,刘勰还强调诗歌“持人情性”和“顺美匡恶”的教育作用,而不满于晋宋以后诗歌创作中形式主义的发展倾向;认识到诗的产生是诗人受到外物的感染而抒发情志;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能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等。这是较为可取的。刘勰对《诗经》是很尊重的,本篇对《诗经》的内容和形式虽然都谈到了,但局限于前人旧说,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见解。这说明刘勰对《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是认识不够的。
第一部分
(一)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1圣谟所析2,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舒文载实4,其在兹乎?诗者,持也5,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6;持之为训7,有符焉尔8。
〔译文〕虞舜曾说过:“诗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歌则是引申发挥这种思想情感。”有了圣人在经典上所分析的,诗歌的含义已经明确了。所以,“在作者内心时是情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诗歌创作要通过文辞来表达情志,道理就在这里。“诗”的含义是扶持,诗就是用来扶持人的情性的。孔子说过:《诗经》三百篇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不正当的思想”。在用扶持情性来解释诗歌,和孔子说的道理是符合的。
第二部分
(二)人禀七情1,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乐辞云2,《玄鸟》在曲3;黄帝《云门》4,理不空绮5。至尧有《大唐》之歌6,舜造《南风》之诗7;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8;太康败德9,五子咸怨10:顺美匡恶11,其来久矣。自商暨周12,《雅》、《颂》圆备13;四始彪炳14,六义环深15。子夏监“绚素”之章16,子贡悟“琢磨”之句17;故商、赐二子18,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19,风人辍采20。春秋观志21,讽诵旧章22;酬酢以为宾荣23,吐纳而成身文24。逮楚国讽怨25,则《离骚》为刺26。秦皇灭典27,亦造《仙诗》28。
译文〕人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受了外物的刺激,便产生一定的感应。心有所感,而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从前葛天氏的时候,将《玄鸟歌》谱入歌曲;黄帝时的《云门舞》,按理是不会只配上管弦而无歌词的。到唐尧有《大唐歌》,虞舜有《南风诗》。这两首歌辞,仅仅能做到达意的程度。后来夏禹治水成功,各项工作都上了轨道,受到了歌颂。夏帝太康道德败坏,他的兄弟五人便作《五子之歌》来表示自己的怨恨。由此可见,用诗歌来歌颂功德和讽刺过失,是很早以来就有的做法了。从商朝到周朝,风、雅、颂各体都已齐全完备;《诗经》的“四始”既极光辉灿烂,而“六义”也周密精深。孔子的学生子夏能理解到“素以为绚兮”等诗句的深意,子贡领会到《诗经》中“如琢如磨”等诗句的道理,所以孔子认为他们有了谈论《诗经》的资格。后来周王朝的德泽衰竭,采诗官停止采诗;但春秋时许多士大夫,却常常在外交场所中,朗诵某些诗章来表达自己的观感愿望。这种相互应酬的礼节,可以对宾客表示敬意,也可以显出自己能说会道的才华。到了楚国,就有讽刺楚王的《离骚》产生。秦始皇大量焚书,但也叫他的博士们作了《仙真人诗》。
第三部分
(三)汉初四言,韦孟首唱1;匡谏之义2,继轨周人3。孝武爱文,《柏梁》列韵4。严、马之徒5,属辞无方6。至成帝品录7,三百余篇8;朝章国采9,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10,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11,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12,始肇半章13;孺子《沧浪》14,亦有全曲15;《暇豫》优歌16,远见春秋;《邪径》童谣17,近在成世18。阅时取证19,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20,或称枚叔21;其《孤竹》一篇22,则傅毅之词23。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24,直而不野;婉转附物25,怊怅切情26:实五言之冠冕也27。至于张衡《怨篇》28,清典可味;《仙诗缓歌》29,雅有新声30。
〔译文〕汉朝初年的四言诗,首先有韦孟的作品;它的规讽意义,是继承了周代的作家。汉武帝爱好文学,便出现《柏梁诗》。当时有严忌、司马相如等人,他们写诗没有一定的程式。成帝时对当时所有的诗歌进行了一番评论整理,共得三百多首;那时朝野的作品,该算是相当齐全丰富的了。但在这些作家所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却没有见到五言诗;因此,李陵的《与苏武诗》和班婕妤的《怨诗》,就不免为后人所怀疑。不过在《诗经》中,《召南?行露》就开始有半章的五言;到《孟子?离娄》所载的《沧浪歌》,就全是五言的了。此外,较远的如春秋时晋国优施所唱的《暇豫歌》,较近的如汉成帝时的《邪径谣》,都是五言的。根据上述历史发展的情况,足证五言诗很早就有了。还有《古诗十九首》,写的很漂亮:但作者不易确定,有人说一部分是枚乘作的,而《冉冉孤生竹》一首,又说是傅毅所作。就这些诗的辞采的特色来推测,可能是两汉的作品吧?从行文风格上看,朴质而不粗野,能婉转如意地真实描写客观景物,也能哀感动人地深切表达作者的内心,实在可算是两汉五言诗的代表作品。至于张衡的《怨诗》,也还清新典雅,耐人寻味。《仙诗缓歌》,则颇有新的特点。
第四部分
(四)暨建安之初1,五言腾踊。文帝、陈思2,纵辔以骋节3;王、徐、应、刘4,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5,狎池苑6,述恩荣7,叙酣宴8;慷慨以任气9,磊落以使才10。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11,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乃正始明道12,诗杂仙心13;何晏之徒14,率多浮浅15。唯嵇志清峻16,阮旨遥深17,故能标焉18。若乃应璩《百一》19,独立不惧;辞谲义贞20,亦魏之遗直也21。
〔译文〕到了建安初年,五言诗的创作空前活跃。曹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等人,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他们都爱好风月美景,邀游于清池幽苑,在诗歌中叙述恩宠荣耀的遭遇,描绘着宴集畅饮的盛况;激昂慷慨地抒发他们的志气,光明磊落地施展他们的才情。他们在述怀叙事上,绝不追求细密的技巧;在遣辞写景上,只以清楚明白为贵。这些都是建安诗人所共有的特色。到正始年间,道家思想流行,于是诗歌里边也夹杂这种思想进来。像何晏等人,作品大都比较浅薄。只有嵇康的诗尚能表现出清高严肃的情志,阮籍的诗还有一些深远的意旨;因此,他们的成就就比同时诗人为高。至如应璩的《百一诗》,也能毅然独立,文辞曲折而含义正直,这是建安时的正直的遗风。
第五部分
(五)晋世群才,稍入轻绮1。张、潘、左、陆2,比肩诗衢3。采缛于正始4,力柔于建安5;或木片文以为妙6,或流靡以自妍7: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8,溺乎玄风9;嗤笑徇务之志10,崇盛亡机之谈11。袁、孙已下12,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13,莫与争雄14。所以景纯《仙篇》15,挺拔而为俊矣16。宋初文咏,体有因革17;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18。俪采百字之偶19,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20,辞必穷力而追新21。此近世之所,竞也。
〔译文〕晋代的诗人们,创作开始走上了浮浅绮丽的道路。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等,在诗坛上并驾齐驱。他们诗歌的文采,比正始时期更加繁多,但内容的感染力却比建安时期软弱。他们或者以讲究字句为能事,或者偏重靡丽的笔调来自逞其美:这就是西晋诗坛的大概情况。到了东晋的时候,诗歌创作便淹没在玄学的风气之中;这些玄言诗人讥笑人家过于关心时务,而推崇那种忘却世情的空谈。所以自袁宏、孙绰以后的诗人,虽然作品各有不同的文采雕饰,但内容上却一致倾向于玄谈,再没有别的诗可以和玄言诗争雄。因此,郭璞的《游仙诗》,在当时就算是杰出的佳作了。南朝宋初的诗歌,对于前代的诗风有所继承,也有所改革;庄周和老子的思想在诗歌中渐渐减少,描绘山水的作品却日益兴盛。于是诗人们努力在全篇的对偶中显示文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竞逞才华;内容方面要求逼真地描绘出景物的形貌,文辞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做到新异。这就是诗人们所追求的。
第六部分
(六)故铺观列代1,而情变之数可监2;撮举同异3,而纲领之要可明矣4。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5,则清丽居宗6。华实异用7,惟才所安8。故平子得其雅9,叔夜含其润10,茂先凝其清11,景阳振其丽12。兼善则子建、仲宣13,偏美则太冲、公干14。然诗有恒裁15,思无定位;随性适分16,鲜能通圆17。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18,则出自篇什19;离合之发20,则明于图谶21;回文所兴22,则道原为始23;联句共韵24,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25,故不繁云。
〔译文〕因此,总观历代的诗歌,其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可以明白的。归纳一下它们相同和相异的特色,就可以看出诗歌创作的要点了。譬如四言诗的正规体制,主要是雅正而润泽;五言诗的常见格调,则以清新华丽为主。对于这些不同特点的掌握,那就随作者的才华而定。如张衡得到四言诗的雅正的一面,嵇康具有润泽的一面;张华学到五言诗的清新的一面,张协发挥了华丽的一面。各种特点都兼备的是曹植和王粲,只偏长于某一方面的是左思和刘桢。但是作品的体裁是有一定的,而人的思想却各不相同;作者只能随着个性的偏好来进行创作,所以很少能兼长各体。如果作者深知创作中的难处,那么实际写作起来还可能比较容易;如果轻率地认为写诗很简单,那么他反而会碰到不少的困难。除了上述四言、五言诗外,还有三言、六言、杂言诗,它们都起源于《诗经》。至于“离合诗”的产生,是从汉代的图谶文字开始的;“回文诗”的兴起,则是宋代贺道庆开的头;而几人合写的“联句诗”,那是继承《柏梁诗》来的。这种种作品,虽然大小各异,主次有别,但写作的情况和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属于诗的范围,因此不必逐一详论。
第七部分
(七)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1。兴发皇世2,风流二《南》3。神理共契4,政序相参5。英华弥缛6,万代永耽7。
〔译文〕总之,人生来都有情志,诗歌就是表达这种情志的。诗歌产生在上古时期,一直发展到《诗经》就更加成熟。它应该和自然之道一致,并和政治秩序相结合。这样,优秀的诗歌便会越来越繁荣,为后世万代永远喜爱。
帮我写200字以上柏梁诗的赏析柏梁体起于汉武帝。相传汉武帝筑柏梁台,大宴群臣,席间宣布凡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诗。于是包括汉武帝在内的共二十六人写成一首《柏梁诗》。这首诗的形式是每句七言,句末都用韵,韵字有重复,是联句诗的首创。后人便把每句用韵的七言诗称为“柏梁体”。《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img]能告诉我汉朝爱国的诗词有什么?《柏梁诗》年代: 汉 作者: 刘彻日月星辰和四时。
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
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
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
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
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
修饰与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
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
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
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
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
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橘栗桃李梅。
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
迫窘诘屈几穷哉。《十五从军征》年代: 汉 作者: 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战城南》年代: 汉 作者: 两汉乐府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怨旷思惟歌》年代: 汉 作者: 王嫱 即王昭君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30分钟了解古诗对我们来说,诗歌有两种:古诗和现代诗。但是古诗其实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对唐朝人来说,近体诗就是他们的现代诗,古体诗是他们的古诗。两者的区别在于,近体诗讲究格律,平仄分明;古体诗在形式上则只要押韵即可。
近体诗始于南朝沈约等人,《诗品》称“王元长(王融)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到了唐初,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对格律的完善贡献不少。
所谓五言、七言,指的是一句诗中有五个字、七个字的意思。中国文学始于诗歌,每句诗歌的字数则没有定准。最早的诗歌有以下一些: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孝子的故事。上古时候没有棺椁,直接埋葬入土,尸体会被一些动物刨出来当作食物。有一个孝子不忍看亲人受此遭遇,拿竹子做了个弹弓,日夜守护在埋葬亲人的地方。断竹续竹,指的是做弹弓的过程。飞土逐肉,指的是用弹弓驱赶野兽的过程。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三首诗,每句从二字、四字到七字都有。但断竹续竹可以连读,即是四言。后两首则以四言为主。到了《诗经》,形势越发清楚,四言诗已占据主导。后来地位虽然被五言诗取代,直到南朝还有余音遗韵。“昔我云别,仓庚载鸣。今也遇之,霰雪飘零”,陶潜之《答庞参军》也;“霜露荏苒,日月如捐。相望式遄,言归言旋”,谢灵运之《答中书诗》也。
古称五言始于《苏武李陵赠答诗》,然而后来很多学者考证它们是后人伪托所作。连同汉成帝时期班婕妤的《怨歌行》,一并被考证为东汉作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五言诗始于东汉。《古诗十九首》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而到了建安时期,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横空出世,五言诗渐入盛况。“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仅《杂诗七首》就足餍目观。其间其后,人物繁盛,钟嵘在《诗品》如此评说:“陈思(曹植)为建安之杰,公干(刘祯)仲宣(王粲)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潘岳)景阳(张协)为辅;谢客(谢灵运)为元嘉之雄,颜延年(颜延之)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可见当时善写五言诗的诗人至少有这些。当然,阮籍的咏怀诗,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咏仙诗,都各具特色。还有被李白誉为“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被杜甫盛赞“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庾信、鲍照,被姜夔自拟的“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的何逊等等。大小谢尤其不假虚誉,“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等等,都堪称不朽名句。当然,还有大家熟知的陶渊明,《饮酒其五》一篇足以名世。我个人还喜欢范云,一看至今不忘。看这个时期的诗歌,推荐《古诗源》这本书。
进入唐朝,诗歌的鼎盛年代,诗人众多,不复赘述。五言诗尤其被推崇的则有王维、韦应物(被《岁寒堂诗话》推为“五言之宗匠”),还有刘长卿(《新唐书》有“五言长城”的说法)。王维“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韦应物“欲持一瓢酒,远寄风雨夕”、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李白“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嘉祐“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常建“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姚合“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杜荀鹤“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张祜“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陈尧佐“雨网蛛丝断,风枝鸟梦摇”、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等,都是五言代表句。杜甫五七言俱佳,五言名篇有《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江汉》、《春望》、《登岳阳楼》等,不可胜记。
有说法称,七言诗始于汉武帝时《柏梁诗》。然而《柏梁诗》的真实性学者们也是多所争论,伪的可能性更大。撇开这个且不说,确凿无疑的观点是,七言诗要到唐初才成熟起来。至于代表诗人与诗作,唐代已是全盛。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建“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韩愈“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皇甫冉“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贾岛“无端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南史“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曹松“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刘威“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处通”、李涉“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薛能“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催人故故生”、温庭筠“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赵嘏“残星几点雁横塞,横笛一声人倚楼”、来鹄“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罗隐“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谭用之“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等,皆可诵。李商隐于七言造诣尤深,佳句有“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临风不满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至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语已为井水处皆知。咱们的诗圣杜甫,《曲江二首》、《阁夜》、《登楼》、《蜀相》、《南邻》、《登高》、《江村》等等,都值得读到熟透为止。
许多古诗人劝人学诗,多自两点着眼:1、要以杜甫为范本;2、要以盛唐及以前诗为基础,因为中晚唐诗风格逐渐卑弱。到了宋诗又以理为胜,此后诗歌颓废,清诗才稍微挽回一些余波。但我们现在读诗,似不需要如此拘谨,以能感染兴趣便好。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尧臣“霜降熊升树,林空鹿饮溪”、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庭坚“天于万物定贫我,智效一官全为亲”、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魏野“妻喜栽花活,童夸斗草赢”、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虽然感动兴发的地方不同,嚼来各有回甘处,似不减唐诗太多。
宋诗已非我之所逮,至于清诗全然是我空白处,非复所知矣。容我搁下不讲吧。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不讲究格律的绝句称古绝,讲究格律的自然是律绝。律诗八句共四联,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中间两联要对仗。律诗也有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句数理论上无限制。
这个其实很是涉及到初学者写诗的实际问题了。
韵分古韵、今韵,两者区别较大。比如盐、咸对我们来说是可以押韵的,在古代就不算。冬、东也在不同的韵部。如果要知古韵,也简单,有韵书可查。写近体诗查《平水韵》,填词则有《词韵简编》。写古体诗的话,用韵很宽,可以把几个相邻的韵部合起来用,直接参阅《词韵简编》也未尝不可。但对初学者来说,不需要在押韵方面先立这么多规矩,古今韵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入门了再给自己加要求。
平仄也一样。我们的现代汉语,发音分一二三四声对吧?大体来讲,一二声算平声字,三四声算仄声字,刚开始按这个要求来即可。
如果自我严格点,或入门后想更深了解,那么古代四声其实是分为平、上、去、入。平、上属平声字,去、入属仄声字。平、上基本归入到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去了,去基本是三四声。但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没有入声,所以古代的入声字分布在一二三四声都有。比如一、笛、雪、悦,都是古代的入声字。也就是说,一、笛都属于仄声字,这个需要注意。
怎么区别哪些是入声字呢?1、如果你的母语是吴语、闽南语、粤语这些,拿来放到方言里一读,就知道了。因为这些方言是古音的遗留,比如吴语是唐音的遗留,它们仍然存在入声。2、查韵书。入声韵一共17个韵部,没多少字。3、或者也可以多看些押入声韵的词 ,比看韵书要不死板无聊些。比如暗香、满江红、菩萨蛮等词牌,一般都是押入声韵的。
容我再讲一遍,律诗八句共四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句和句之间、联和联之间,都是讲平仄关系的。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叫对,前一联和后一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叫做黏。以一首五律为例,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按之前所讲,我们知道“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是首联,“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颔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颈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尾联。比如首联中,“细草微风岸”是出句,“危樯独夜舟”是对句。
回到我们要讲的平仄关系。五律的平仄关系主要看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七言则看第二、第四、第六)。所以首联当中,草、风是仄、平对吧?所谓“对”就是下一句要反过来。所以樯、夜就是平、仄。所谓“黏”就是下一联的出句要和上一联的对句平仄一样,所以随、野仍然是平、仄。照此来推,涌、江就得是仄、平。岂、章也是仄、平,应、病反过来是平、仄。飘、所相应的又是平、仄,地、沙则是仄、平。
暂时顿笔在这里。拗救、赋比兴、对仗之类知识请待下章《30分钟了解古诗(续)》( 已发布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评论留言或私信我。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柏梁诗(柏梁诗什么意思)”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柏梁诗(柏梁诗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qiqubaike/9205.html
标签: 柏梁诗(柏梁诗什么意思)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双指探洞一分钟200次什么意思(双指探洞的长度)
- 热门文章
- 随机tag
-
世界名车排行榜(世界名车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最南边最北边是哪个省(中国的最南最北 海狮食用油(海狮食用油官网) 世界上最奇特的装扮(世界上最奇葩的装修) 女性英文名字大全(女孩英文名字大全201 世界上最坚硬的歌词(周笔畅有首歌的歌词是 最低只要500元左右 灵异车祸现场拍到女鬼(灵异车祸录像) w网名(微信网名大全2023) 场效应:通过空间和溶剂分子传递(一种电子 无冕之王的意思(无冕之王指的是什么) 无常鬼(无常鬼山河令) 莫斯科地铁失踪案的真相(莫斯科地铁失踪案 最大的鳄鱼(最大的鲨鱼) 我们中国最出名(我们中国最出名的节日超出 冬奥最火中国最牛好词语(冬奥会25个成语 海螺共和国在哪里 中国最古什么文字(中国最古什么文字最早出 孤拐脸尖嘴猴腮猢狲相(面相恐怖) 孙小果案件简介(孙小果案件简介两百字) 世界上最简单的骑士(世界上最简单的弓) 出草(出草书写法图片大全) 5步简单操作即可(4个冻结原因) 陆川首次指导电视剧张晚意担任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