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异事 > 正文

彭加木(彭加木之谜已解)

xj 2023-04-08

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彭加木(彭加木之谜已解)”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本文目录一览:

1、谁杀死了彭加木 2、彭加木在哪? 3、彭加木是怎么找到的? 4、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是罗布泊,还是穿越,还是另有原因? 5、彭加木是怎么找到的? 6、彭加木神秘失踪后,1997年女科学在罗布泊遇险,成功走出死亡之海 谁杀死了彭加木

1、彭加木(1925─1980),原名彭加睦,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汉族。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

2、1980年5月8日,庞家墨带领一支综合科考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科考队自北而南,比原计划提前20天成功地纵贯罗布泊湖底。原定任务完成后,彭加木建议充分利用原计划的科考时间,继续东进科考。

3、可是科考后期,科考队剩下的汽油和水都只能维持2天了,他们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后,一面通过电台向当地驻军求援,一面依靠自己力量找水。6月17日上午,彭加木留下“我向东去找水,彭17/610:30”的纸条后,独自一人走向沙漠深处,自此再未回到营地。

4、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遗体。对于他的失踪,在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img]彭加木在哪?

彭加木雕像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队考察罗布泊。

5月8日,从某基地出发了,第一天到达“720”地标,又向前走了18公里,在一个岔路口彭加木乘坐的吉普车向左拐弯没等后车;陈大化的8座吉普车向右拐,再也没有跟上队伍。

彭加木带领两辆车:5座吉普车和嘎斯63牵引车开始了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湖盆的行动,最后没有走原来的路,而往罗布泊西南走,从塔里木河故道出来,在“720”休整三天。

罗布泊

5月30日队伍汇合开始再次的穿越湖盆行动,6月11日早晨,米兰农场食堂提前开饭,考察队三辆车匆匆向东出发了。嘎斯牵引车只能载8只汽油桶,这次决定带5桶油,3桶水。彭加木把希望寄托在四十年代老地图上标注的库木库都克的水井上,如果不成,再向东到八一泉,也可以补水。

头三天走了不到200公里,水和油消耗快一半。按照约定,应该返回米兰。

但彭加木讲:科学精神就是探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胜利将要到来的时刻,大家要挺住,决不后退一步。到第6天,后面两个车都跟不上了,油、水已经只剩下四分之一了,随着油、水的减少大伙的信心也在下降。

彭加木开了3次动员会,说现在还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绝望的是考察队花了七天时间到达库木库都克的时候,发现在这里找不到井。

这比原计划超出了四天,油已经不够三辆车返回了,水只剩下半桶,而且经过长途摇晃,混杂了很多铁锈,已经变成了红色。

罗布泊科考

先是彭加木和王万轩、陈百录开着车出去找了一圈,没有找到井;接着搞水文地质的汪文先再出去找,回来作出一个判断:根据地貌判断,这里根本就不可能有水。

6月17日9时转来基地回电:停止前进,原地待命,等待救援;第二天用直升机把水送到。

6月17日,彭加木不顾个人安危,独自去寻找水源,并留下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

至此,彭加木再无下落,实践了他早年的誓言:“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让罗布泊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当天科考队派车派人寻找未果。

6月18日送水的直升机在陈百录的要求下,机长沿着往东方向20公里的范围做了20分钟的反复飞行,但是没有发现彭加木。至于后来的四次大搜寻,更是象梳头一样梳过了认为可能藏匿彭加木的地方。

这也让彭加木失踪一事成了一大悬案。

彭加木是怎么找到的?

截止到2022年4月,彭加木依旧没有找到遗体。

事件经过:

1980年5月,彭加木第三次到罗布泊考察并担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其时,汽油和水所剩无几。为了解决困难,继续东进考察,彭加木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不幸失踪。

相关机构得知消息后告知中国科学院领导并与新疆取得联系,累计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地寻找,面对着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始终没找到他的踪迹。

人物经历简介

彭加木(1925年5月19日—1980年6月17日),原名彭家睦,生物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1947年彭加木从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被派到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当助教。

194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64年3月5日至30日第一次到罗布泊外围考察。

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第二次到罗布泊考察。

1979年当选为中国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党委委员,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1980年5月第三次到罗布泊考察并担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1980年6月17日在罗布泊科考时不幸失踪。

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是罗布泊,还是穿越,还是另有原因?

彭加木1925年5月19日出生于广东番禺,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生物化学家。彭加木从小学习刻苦,1947年,他从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然后被派到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做助教,随后在194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4年3月5日他第一次到罗布泊考察,考察时间近一个月,1979年11月15日他开始第二次去罗布泊考察,这一次去了刚刚一个月的时间。1980年5月他第三次前往罗布泊进行考察,自此一去不回,再也没有人看到他。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点,彭加木和所在的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当时,他们所剩的汽油和水都没有多少了,这对他们的生命已经产生了威胁,整个考察队都人心惶惶,忐忑不安,都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彭加木决定继续向东考察,他独自外出寻找水,为了找水,他勇敢地、不怕牺牲地走向沙漠深处,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随后彭加木失踪,再也没有人找到他的踪影,虽然官方已经多次派出许多人寻找他,可大家就连他的遗体都没有人找到。

关于彭加木失踪的说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说他在罗布泊,因为没有水,最后在沙漠中牺牲,化成了干尸。

第二种是彭加木穿越到新朝,成为了王莽。

第三种是他被考察队中的同僚陷害致死。

第二种猜测太不现实,直接推翻。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和考察队的队员们正在一起吃早饭,这时候考察队的生活已经有些艰难。水是生命之源,考察队严重缺水,考察队就难以生存。为了继续留在这里考察,考察队已经向部队发出求救信号,希望部队能够送水给他们。部队接到消息后答应了考察队的请求,说很快就会给他们送水来。

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彭加木依然决定外出找水,解决大家的问题。根据考察队的队员所说,彭加木离开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留下了一张纸条,告诉队员:“我向东去找水井”。

几个小时之后,彭加木还没有回来,队员们担心,就顺着他的脚印去找彭加木。然而也没有找到,脚印没有了,考察队的队员也没有继续寻找。随后部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搜索,也没有找到彭加木。

2013年,彭加木的真相得到曝光,事实直接推翻了之前彭加木是在沙漠中因为缺水而死的说法。

根据法医的报告,彭加木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杀害,原因就是在彭加木的吃体重发现了尸蜡。如果是饿死的或者是渴死的,说明体内极其缺水,皮肤干燥,血液会大量较少,内脏的体积也会变小,脂肪会减少,而彭加木的尸体却不符合这些特征。

随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科学家对国家的奉献非常大,他们也非常重要,科学家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彭加木是怎么找到的?

彭加木至今没被找到。

1980年6月17日,他率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当时由于缺水、断油,考察队在罗布泊东南的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受阻,安营扎寨。在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的同时,科考队长彭加木17日上午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字条:“我向东面去找水井”。

彭加木失踪后,解放军和中科院曾组织三次大型搜索行动,动用10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但除了发现脚印外,始终未能找到任何其他线索。

人物评价

彭加木的身躯虽然被沙漠湮没了,但他的生命之火仍在燃烧,他的可贵的献身精神将激励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全国人民在四化建设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彭加木在人民心目中已成为献身科学、献身大自然的代名词,特别是他那种对科学的探索勇气和实践精神代表了几千年来我们所欠缺的一种对自然界的探险精神。

彭加木神秘失踪后,1997年女科学在罗布泊遇险,成功走出死亡之海

这里黄沙肆虐,没有植被、溪流,松软的沙地下面藏着巨大的空洞;一眼望去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唯有如迷宫般的雅丹地貌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这是亚洲大陆的魔鬼区,无数试图窥探其秘密的人都死在了里面。

这里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十多年前,萎缩后只剩下大片盐壳地貌的罗布泊寸草不生,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死亡之海、无人区、中国的百慕大等等。

但据权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 罗布泊分布的脊椎动物有30科78种,包括盘羊、北山羊、野双峰驼、野驴、鹅喉羚、雪豹、棕熊等等;植物18科目74种,包括胡杨、柽柳、沙拐枣、梭梭、肉苁蓉等等。

尤其是罗布泊里的野骆驼,学名野生双峰驼,那可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存在。现在全世界的野骆驼仅剩不到1000只,而我国境内就约有300只。野骆驼的奔跑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嗅觉更是能把受过专业训练的警犬甩出好几条街,几公里外就能感觉到危险。

也正是由于野骆驼的灵敏嗅觉,和突出的奔跑速度,它们很难被人类发觉,直到2001年,中国科考队才拍到人类 历史 上首张自然状态下野骆驼的照片。

本篇文章,可不是来给大家介绍野骆驼的。本篇文章,我们要来了解一下罗布泊里另一种珍贵的资源——钾盐。

曾经在 历史 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散发着巨大光芒的罗布泊,随着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断流已经干涸,只剩下一层盐壳和一望无际的戈壁,人们也开始遗忘了它。

说起罗布泊,我相信许多国人最早知道它名字的,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这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样的消息让全世界都为之一震 ,罗布泊也随之被世人所知。几年后,美国总统访华,带来了一张卫星图片,罗布泊的“大耳朵”之名让世人皆知。

但罗布泊真正被神州大地所熟知,源于198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深入罗布泊考察离奇失踪事件。

那么,彭加木为何要进入寸草不生,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呢?有人说,彭加木是为了探险,有人说,彭加木是为了去寻找宝藏,更有那些不靠谱的“双鱼佩”、“外星人”等传说,其实,彭加木是为了寻找钾盐才进入罗布泊的,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寻找钾盐的人。

钾盐是什么?钾盐是含钾矿物的总称。 按其可溶性,可分为溶解性好的钾盐矿物和不可溶性的含钾铝硅酸盐矿物。

那么,钾盐到底有什么用呢? 笔者要说,钾盐的用途是相当大了,在工业和农业上都有广泛的用途,其中95%的钾盐产品在农业上用作肥料,5%用于工业制造上。钾肥主要分为氯化钾和硫酸钾,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氯化钾用量大,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至于那些麻类、烟叶、甘蔗、葡萄、甜菜、茶叶等经济作物则需要硫酸钾。

罗布泊里为何会有钾盐?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仅次于青海湖),早年间,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从沿途带来的泥沙、矿物质都在罗布泊里汇聚。随着罗布泊不断萎缩,1972年,罗布泊最终干涸。干涸后的罗布泊却蕴藏着储量巨大的钾盐矿,据资料显示,光在罗布泊北部就储藏着2.5亿吨钾盐矿,可供全世界人民使用几百年。

那么,我们为什么非得去找钾盐? 我国耕地由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中钾元素缺乏,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缺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农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土壤中的钾含量下降非常快,土壤中缺钾造成农作物早衰,抗病、抗倒、抗寒、抗旱能力降低,农产品品质变差、产量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农业发展想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立刻、马不停蹄地解决“ 如何开辟钾肥资源、增加钾肥品种及供应量,如何科学施用钾肥,我国耕地的补钾工程怎么开展”等问题,解决 这些问题的核心,当然还是找到钾盐。

但我国钾盐矿产资源严重匮乏,钾肥产品严重不足,70%以上的钾肥都依赖于进口,国家每年都需要花巨额外汇,从国外大量进口钾肥。人家说多少,我们就得给多少。谈判?我不卖你了,看你怎么办!

正因如此,我国才将钾盐列入国家优先安排的急缺矿种。

为何要去罗布泊那种危险的地方找钾盐呢?不是已经发现了察尔汗盐湖吗?其实,钾盐还是有区别的,我国钾盐的储量巨大,但可溶性钾盐的储量不大,尚难满足农业对钾肥的需求,急需开发新资源。

至于察尔汗盐湖,它当中的资源是固液共存矿床,钾资源以液相为主,最重要的是察尔汗的资源储量受众多因素如日照、温度、降水等的影响,直接影响开采量,而且察尔汗盐湖的单一的产品开发模式,使得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自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钾盐人发现了察尔汗盐湖起,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国内的钾盐矿的搜寻工作一直没有新的发展,国家每年的钾盐缺口越来越大,这也是彭加木会深入罗布泊的原因。

彭加木(彭加木之谜已解)

国家十分重视钾盐,寻找钾盐的 历史 也算很长了。

第一代钾盐人 ——1957年,在我国政府和老一辈盐矿专家的关心与参与下,发现了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矿;1961年,云南省地质局 16队和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师生们,根据老百姓的线索,在云南思茅地区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中型钾盐矿床;1972年,地质部门在湖北省潜江市发现了高温富钾卤水。

第二代钾盐人 —— 1979 年一本由曲懿华、钱自强、韩蔚田合著、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汇集了150余种盐类矿物的《盐矿物鉴定手册》,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地质专家的好评,至今还广为流传和应用。

这本《盐矿物鉴定手册》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盐矿物鉴定手册,深受地质人员喜欢。1984年,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新一轮找钾动员大会——全国盐类沉积学术研讨会。

而彭加木就属于我国第一代钾盐人。 从1964年到1980年,彭加木先后15次来到中国大西北进行科学考察,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特别是第三次罗布泊考察,彭加木带领队伍创造了多个第一:

然而就在1980年6月17日这一天,彭加木在罗布泊离开营地,独自走向沙漠深处寻找水源时,不幸神秘失踪。

彭加木失踪的消息惊动了中央,随后,国家相关部门派出十几架次飞机、几十辆 汽车 、几千人进行拉网式的寻找,但都一无所获……

后来国家又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搜寻彭加木的活动,都以失败告终,彭加木的失踪事件成为未解之谜。对于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事件,网上消息很多,笔者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总之,彭加木的神秘失踪,给罗布泊抹上了恐怖、神秘、死亡禁区等色彩,让人对罗布泊望而却步,然而,就在彭加木神秘失踪的16年后, 1996年,有一位女科学家再次踏上了这片“生命禁区”,她就是王弭力教授。

我们来了解一下以王弭力教授为主的第二代钾盐人,为了开采罗布泊钾盐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王弭力教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母亲出身名门,读过大学,父亲更是留洋归来的有名的铁路专家,由于父亲职业的特殊,王弭力不得不在母亲的带领下,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奔波在西部铁路沿线,西北地区 粗犷 的自然条件使王弭力变得外柔内刚。

1965年,王弭力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放弃了分配好的工作,去生产部门实践:大庆油田、湖北江汉油田、柴达木盆地的钾盐成矿,对于这些职业,王弭力都如数家珍。

在王弭力走进罗布泊之前,就有很多人都 探索 过罗布泊了:我们前面提到的20世纪80年代的彭加木、夏训诚先生;新疆地矿局探测队;第二水文队和第三地质大队;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的郑绵平先生;若羌地矿局的同志们。

王弭力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团队,多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找钾的实践经验,认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一样,一定也有卤水。根据地质结构判断:

王弭力力排众议,在陈毓川等多位专家的支持下,立项申请“罗布泊远景区成钾”专题。当时地矿局的领导是不支持的,不仅仅是因为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过,科学家到那里安全得不到保证,生命都受到威胁,更主要的是部里也没多少经费了。

但刘成林、焦鹏程、陈永志、杨智琛、李廷祺、李长华等课题组成员还是希望能够立项。 为此,王弭力不顾领导的反对,向领导据理力争。最后,领导还是松口了,批准了立项,还拨给他们一笔钱去罗布泊找钾盐。

1995年,王弭力的课题组带着10万元经费开始筹措物资。为了把这有限的经费用到实处,王弭力和课题组的伙伴用得那叫一个抠搜: 低价买了辆被其他部门淘汰的二手车,帐篷选便宜的……他们也没办法,交通工具、人员住宿、进入罗布泊所需的食物、水再加上实验设备,可全指望这10万元了。

其实,在去罗布泊之前 , 王弭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安顿好年迈的母亲后,又专门去了八宝山公墓祭拜了父亲,王弭力知道,此次行程是万分凶险的,她没有告诉家人,她要去罗布泊而是去大西北考察,其实,家人都知道她要去罗布泊,只是“罗布泊”这个名字太晦气,大家不愿意说破而已。

1996年,她带着团队和理想来到了罗布泊。 进入罗布泊后,果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万多平方公里的罗布泊,没有路,没有水源,有的只是高温、沙暴和迷路,这样的恶劣环境不知吞噬了多少科学家和探险家,在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连男人都心惊胆寒,更何况是一个纤弱的女人了。

在偌大的茫茫沙漠中,没有指向,没有标识牌,全程只能依靠指南针和GPS。1997年10月, 王弭力带着勘探队首次从北部进入罗布泊后,有一次遇到大风暴,课题组迷失了方向,开了半天才走了四公里,全程在沙漠里转圈。

按照计划,勘探队要在3天内到达目的地,可是现在连罗布泊的影子都看不到,更要命的是,汽油、饮用水和食物等给养物资都不够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次的“指挥官”——队中唯一的女性。

王弭力经过冷静思考后,想出“以人为定位标,每隔100米就站一个人”的办法,引着车辆前进,最后终于走出了迷路怪圈,到达了目的地。要不是这位女科学家一技巧,还不知道团队能不能走出死亡之海呢(这一年,距彭加木失踪已有17年了)。

王弭力和她的课题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硬生生在1500平方千米的罗布泊凹地打了一百多口探测井。

当王弭力根据高山深盆迁移模式在罗北凹地,带领课题组打下深井,一股晶莹剔透、喷涌而出的卤水让大家都兴奋不已。更值得人兴奋的还在后面:

10年,整整十年,王弭力进出罗布泊六次(也有资料记载是10次),只为更好地勘察布北凹地。而后,国家紧锣密鼓地开始开发罗布泊的钾盐,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缺钾盐的状况。2000年,罗布泊钾盐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国家投资80亿元,开发罗北凹地的钾盐资源。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王弭力为自己终于能够找到钾盐、为国家缓解严重钾盐短缺现状而感到非常自豪。而作为第一个六进六出罗布泊的女地质学家,王弭力的不畏艰险、敢于挑战恶劣环境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弭力教授面对各种荣誉淡定从容,心怀坦荡,不悖父辈教诲,始终将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需求,几十年如一日献身地质事业。她不畏艰难,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科学高峰攀登;她尊重前辈和同行,关心后辈成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

王弭力教授一生清正廉洁,治学严谨,但不墨守成规,科学创新,见解独到,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对钾盐事业坚定执著,追求真理。她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提携后学,情操高尚。

她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地质事业与祖国发展奋斗的一生,王弭力已成为“闪亮的名字”,她为第 30 届时国际地质大会创作了会歌“永恒的事业”,鼓励了青年一代地质工作者,传承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

正是在 王弭力等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现在的罗布泊,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硫酸钾肥生产基地,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钾肥供应的紧缺形势,由于罗布泊的钾盐开发,罗布泊所在的县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2021年2月4日,女科学家王弭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向以王弭力教授为主的第二代钾盐人致敬!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彭加木(彭加木之谜已解)”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彭加木(彭加木之谜已解)
本文地址: /qiwenyishi/11749.html

标签: 彭加木(彭加木之谜已解)

热门文章
随机tag
安康这个词为什么不能随便用 中国最帅的人韩国(中国最帅的人韩国男演员 古之恶来(典韦为何叫古之恶来) 中国最顶尖的cp(中国最顶尖的程序员) 8种毒蜘蛛千万别碰 石家庄砸饭店事件军长是真的吗(石家庄砸饭 五红汤有哪五种材料 世界上最恶搞的团队(世界上最恶搞的团队叫 最恐怖的十个小孩 世界上最幽深的路(世界上最深的路是你的套 中国最火减肥方法(国内减肥) 萌探探探案首播剪辑混乱游戏无聊靠嘉宾硬撑 世界上最稀有水库(世界上有哪些水库) 看破红尘的网名(看破红尘的网名男) 海马是海里的鱼吗(海马也是鱼吗) 中国最奇葩品牌(奇葩的品牌标志) 起点公认的三大神书 尼斯湖水怪真的存在吗(英国尼斯湖水怪真的 中国最完美的镜头(中国镜头水平) 被称之为伤寒玛丽的美国女人为啥会成为一个 世界上最性感的女人:21世纪的玛丽莲·梦 涡流效应: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因空气流动产 中国最生态小镇排名(生态最好的小城) 庸人自扰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