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异事 > 正文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唐山大地震揭秘)

xj 2023-06-29

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唐山大地震揭秘)”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本文目录一览:

1、76年唐山大地震 2、关仁山《唐山大地震》这本书为什么要篡改唐山大地震的史实? 3、唐山大地震真实原因 76年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真相为何29年后才揭开?

河北唐山5月3日先后发生3.6级地震和3.8级地震

中新网5月4日电综合中国地震信息网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河北唐山3日晚21时53分左右和22时02分左右先后发

生3.6级地震和3.8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5月3日22时02分25.0秒,在河北唐山

(北纬39.8,东经118.4) 发生3.8级地震。

5月3日21时53分39.2秒,在河北唐山(北纬39.7,东经118.5) 发生3.6级地震。

三十年前,中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灾难使四千多名儿童成为孤儿,一座城市顷刻间毁于一旦。(稿源:中国新闻网)

唐山大地震己过去了二十九年,可是人们至今刚对这一大灾害的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一九八六年出版的钱钢撰写的《唐山大地震》,主要写了地震之后发生的事;不久前发表的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对地震前的预报问题进行了调查。《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刊登李扬的文章《唐山:被捂着的地震预报》披露了事情的经过,现摘登如下。

“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了。”

唐山作家张庆洲经过长时间调查,最近向世人披露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报告文学》杂志社推出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幕又一幕……

“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张庆洲援引1986年《地震报》统计数据说,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测点中的骨干点就达85个。

“各种异常都已经十分明显了,光监测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烧了多少块。”张庆洲说,据他调查,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张庆洲把几十盘录音带往桌子上一摊,对记者说,“这是几十位当事人的采访录音,里面讲的是一个20多年前的秘密。”

当年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唐山警世录》记录了马希融与国家地震局专家那天的对话。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后发生小震群呢?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昌黎后土桥是专业地震台,为什么近两个月来

曲线形态和我台那么一致?

专家:后土桥地震台内外线很乱,现在也不承认是异常了。

马希融:那您看我们地震台呢?

专家:很好。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有9个小时。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

那晚耿庆国正在三里屯的岳母家。家里人说屋外晾的衣服爬满了蚂蚁。耿庆国低头一看,地上一层潮。为预报此次地震已奔走多日的耿庆国立刻做出判断,这是地下水往上涨,要地震!他马上跑到三里屯派出所,借用那里的电话跟地震队进行了最后的沟通。

耿庆国向记者回忆起29年前的那段经历,情绪依然非常激动。

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

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耿庆国说。

“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世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

耿庆国回忆说,当时梅世蓉的意见是“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是一个决策部门,大震迫在眉睫,但我们过不了那道关。”耿庆国说,“按照当时的地震水平,虽然报不准7月28日,但7月底8月初的时间段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7.8级,但5级以上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唐山这个确切位置,但是京津唐一带是可以报出的。事实上唐山地震前6个小时就出现了地声、地光,如果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能的。”

听取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汪成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我当时就想造舆论,把震情往下捅。”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县领导冉广岐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张庆洲展开这场艰苦调查的直接动力来自一个神秘电话。

1996年,张庆洲描写唐山地震的长篇小说《震城》出版。此后不久,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沙哑的男低音对他说,唐山大地震事前曾被预报出来。这个神秘致电者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却给张庆洲提供了进一步调查此事的线索——你可以去找唐山市地震办公室的杨友宸。

“寻求真相是人的本能。”此后,张庆洲从探访杨友宸开始,一步步接近事件的核心。

杨友宸告诉张庆洲,1968年,唐山市防震工作上马时就他一个人。上任后他就着手建立地震监测网。几年之内,他在唐山市区内先后建立了40多个监测点,各个监测点每天向他报数据。他当时虽然没有被任命,但却是唐山市地震办公室的实际负责人。

这些监测点绝非凑数。各厂矿监测台站的负责人,大都是地质院校的本科生。学校监测台站的负责人,大都是教物理化学的老师,也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不仅懂业务,而且极为负责。除马希融,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老师、乐亭城关中学(“文革”中称乐亭红卫中学)侯世钧老师等一批监测者都发出了相当准确的临震预报。

张庆洲对记者说,杨友宸从1968年起抓地震预报,在唐山铺了一张巨大的地震监测网,从不敢眨一下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看就要抓到这次大地震了,可不知什么原因,组织上却突然通知杨友宸去干校劳动。在大地震即将爆发的当口,杨友宸被迫离开了至关重要的地震预测岗位,只剩下两个业务不熟的人值班。

张庆洲分析指出,杨友宸是这个监测网的关键人物。他所采访的众多当事人都表示,杨友宸不仅极为负责,而且敢说话。如果当时杨友宸在唐山,面对如此众多的临震预报,一定会跑去找市长,找书记,地震预报一定被他嚷嚷出去了。几乎每个唐山地震监测点的人提到这事都扼腕叹息。

地震预测遭到的漠视,使唐山人付出了血的代价,也给张庆洲一家造成了灾难和痛苦。1976年7月28日,张庆洲的大姐在地震中遇难。当时,大姐一只脚被楼板卡住了,余震不断。为获一线生机,大姐夫几乎是被大姐逼着,从废墟中扒出一把锯,在没有任何麻醉条件下把脚锯了下来。后来大姐因失血过多而死。那些日子,唐山人相互见面头一句话就问:“你家死了几口?”

正是这种撕心裂肺、永远无法弥合的痛苦,使张庆洲在调查遇到阻力的时候坚持了下来。

“如果说,杨友宸被临时调离使唐山的群防群测工作遭到致命打击的话,那么,在中央一级地震专业部门发生的地震方位的‘东西之争’,就成为漏报地震更加重要的因素了。”张庆洲如是说。

据汪成民回忆,1975年1月,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专家对我国东部1975年、1976年地震形势分析出现了严重分歧。分析预报室的权威们认为,中国东部自1969年渤海地震后,地震活动已趋减弱,问题不大了。今后一两年,主要危险在中国西部,战略上要转向川滇一带,抓8级大震。以汪成民为代表的一些青年专家则反对忽视东部的看法。1976年5月,云南发生了7.4级地震,结果使权威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原先估计的“主要危险区在西部”是正确的。从此,工作重心转向了西部。

“深入唐山大地震这个事件的内部,像进入了一个磁场,在错综复杂的矿脉之中,每走一步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隐痛。”张庆洲说。

“事实上,这个调查报告是2000年写完的。”张庆洲捧着20多万字的《唐山警世录》说,“压了5年啊!”

张庆洲告诉记者,2000年时,北京曾有一家大出版社要出这本书,刚进入印刷程序,责任编辑打来电话说,不出了,因为有人提出要把此书送国家地震局审一下,审的结果是没通过。

“唐山大地震过去快30年了,该让老百姓知道真相了。”张庆洲停顿了足足半分钟后说,“我做这件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事求是地给后人留下一份真实记录,使唐山的大灾难不再重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庆洲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些领导的理解和支持。2004年,时任国家地震局局长的宋瑞祥看到《唐山警世录》书稿,欣然为之作序。唐山大地震漏报的真相终于公之于众。

张庆洲的调查是从1998年开始的,历时两年。调查难度之大,是张庆洲始料未及的。“无论是当年成功预报了地震的人,还是由于某种原因漏报地震的人,都不愿意开口。这也是事实真相20多年无法揭开的一个原因。”

张庆洲说,为了说服梅世蓉接受采访,他已经数不清打了多少个长途电话,每个电话结束后都发现自己的烟灰缸里多了好几个烟头。就连当年创造了无一人死亡奇迹的青龙县长冉广岐,也是三顾茅庐才访问到的。

“当时冉广岐问,你有介绍信吗?有公章吗?我还是组织的人呢。”张庆洲不解,组织的人怎么了?“地委有话,不让说。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死亡。国家地震局交待不过去,这个事就压下了。”冉广岐后来向张庆洲这样解释自己多次拒绝采访的原因。

汪成民向记者透露,1976年8月20日,河北省科委曾发出一份《地震群测群防简报》,首次披露了青龙成功预防了唐山大地震的事实。但没过多久,简报就被回收了。

汪成民还说,青龙经验最初为公众知晓,要感谢联合国的科尔博士。这位联合国女官员,1995年10月在北京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时获悉青龙县的奇迹。经中国政府批准,次年,她亲自带队赴青龙调查。从此,青龙奇迹不胫而走,被各国媒体广为报道。

“真相的揭开是需要过程的。”张庆洲透露,至今,很多唐山人都不知道事实真相。一些人通过小道消息打听他的调查结果,有的还托人辗转购买登载《唐山警世录》的那期《报告文学》杂志。

在采访张庆洲的这些日子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事情过去了近30年,总该看到灾难的全过程了。出乎意料的是,9个展厅有8个展厅展示的是“新唐山建设成就”。只有1个展厅与地震题材有关。至于地震预报情况,只有缩在角落里的4幅小图画。画的是鸡不上窝、黄鼠狼搬家等图案。“参观这个纪念馆的人从这4幅描绘了动物异常的画面上,怎能看出当年唐山有着一张巨大的地震监测网?”张庆洲反问道。

就在张庆洲《唐山警世录》问世的同时,钱钢的那本于1986年出版的《唐山大地震》再版。

这本广为人知的书的新版本,收录了钱钢2003年的一篇讲演稿。他说,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唐山大地震10年之后才写这本书。钱钢直言,在1976年那个历史条件下,出这本书不可能的。在唐山大地震时,地震的消息和人员伤亡数字都是秘密。地震的现场,如果有人带一部照相机,立刻会被警察抓起来,相机也会被没收。

“29年过去,唐山大地震终于在公众面前呈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貌。”正在写回忆录的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道。

《唐山警世录》问世不久,2005年9月12日,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宣布,自今年8月起,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

[img]关仁山《唐山大地震》这本书为什么要篡改唐山大地震的史实?

这本书为什么要篡改唐山大地震的史实?

(对小说《唐山大地震》的评论)金域蓝湾,(老陶转帖)

花29块8买这本书我一万个不情愿。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堆烂杂碎,还写满了谎言。

这是一本新出版的小说《唐山大地震》。可能就因为这几个字当今很能赚钱,所以作者不怕和已有的作品重名。

一个常识:小说可以虚构。写小说,凭着作者聪明的脑袋把故事编造得多么离奇都可以。但是另一个常识也告诉我们,重大历史事件不容篡改,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包括小说。因为某事件只要有了真实的具体的界定,那么虚构的程度也就有了严格的限定。不然文学创作就会变成胡说八道。这就如同什么样的大作家也不能通过小说告诉别人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欧洲人建造的,卢沟桥事变不是日本人挑起的,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个人不是毛泽东,十年动乱与四人帮无关……

由此我们得知,小说借用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做背景,虽然可以演绎出无数个虚构的故事,但固有的历史事实不容改变。

“唐山大地震”就是一个固定的历史事实。一座城市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瞬间夷为平地,瞬间死亡242769人,伤残164851人,7200多个家庭断门绝烟,4202人成为孤儿。这个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灾难,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而唐山大地震的另一个更让人们惊愕的事实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前,在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指引下,已经有很多的地震工作者跟踪着这个地震,预测着这个地震,并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预报了这个毁灭性地震即将来临的时间和地点。但是直到震魔狞笑着一步步逼近,就要降临人间,那些人拼命地奔走呼号都快急疯了的时候,原国家地震局却始终保持着令人惊讶的“理智、冷静和淡漠”,拒不发出警示,直到唐山大地震发生……

事后,以原局长刘英勇、副局长查志远和地震分析预报室主任梅世蓉为代表的原国家地震局,欺上瞒下,统一口径,竟宣称唐山大地震“是个突发性的地震,这种地震呢,它是没有任何前兆的,因此是不可预测的,也不可预防的。”此后,“突如其来”就成了唐山大地震的专用名词。不仅如此,自唐山大地震之后,“地震不可预测”论也就“顺理成章”地掌控了地震工作。周恩来总理关于“群测群防”的方略遭全盘否定。

以上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新出版的“唐山大地震”这本书里,关于震前的真实史实却被彻底的颠倒了,改写了!

请看《唐山大地震》小说的第一章第一页第一句的开篇描写:

国家地震总局的会议室里人很多,但极静,静得沉重。

沉重的宁静被布帘轻轻拉开的声音撕裂。

随着白色布帘拉开,一幅巨大的国家地质总图呈现在人们眼前。

总局局长张勇站到图前:“目前京、津、唐等地正处于地震活动的高潮阶段,预计在今年可能发生五至六级甚至更大的地震,尤其是唐山近期出现的异常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虽然目前京、津两地还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临震现象,但从地震前兆的空间分布来看,在唐山与朝阳之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周海光……”

总局最年轻的专家周海光答应一声站起来。

“总局决定派你去唐山支持地震预报工作,有困难吗?”张勇目不转睛地盯着周海光。

“干我们这行就是解决困难的,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周海光显得信心十足。

“好,你到那里以后,一定要抓好分析和防震工作,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向局里和唐山市政府请示汇报。”张勇显然对周海光的回答很满意,也对于自己的决定很满意。

“是。”周海光答应一声坐下。在座所有专家的目光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向周海光投来,很明显,这种异乎寻常的任命说明着这个年轻人在总局领导心目中的位置。

国家地震局派人来唐山担任地震台台长,跟踪唐山大地震,这不是明显地篡改历史又是什么?唐山大地震前哪有这回事?

书中还不厌其烦地为原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总局)局长上光抹粉,描述其如何坚持原则,如何对唐山地震预防预测尽心尽责。在周海光被误解,职务被唐山一个不学无术的坏人所取代,主人公希望离开唐山,调回北京时,书中这样描述了这个国家局的局长。

张局长说:“你这是逃避责任,唐山的问题还很复杂,只要总局一天不解除警报,你就必须留在唐山。”

“局长,我留在唐山还怎么工作?别人怎么能信任我?”海光为自己申辩。

张局长说:“你对自己要有信心,科学是以事实说话的。”

“局长,我还是想……”

不等周光海说完,张局长就打断了他的话:“你还是想回来,是吗?你回来也可以,有两项工作供你选择,一个是看大门,一个是扫厕所。你如果同意,我马上下调令。”

由于人们没有相信国家地震局派来的周光海的预言,唐山大地震在没有预防的情况下发生了。在惨烈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该书仍然不忘借局长大人之口,对原地震局来了个“你尽了心了”的安慰和总结。以此提示人们不能责怪他们,抱怨他们,怨恨他们。书中这样写道:

张勇来到唐山,到唐山便来看周光海,光海还在二五五医院的护理棚里。

……

“局长,这次地震唐山伤亡惨重,地裂缝穿过路南区,主要裂缝沿东北延伸,宽三十米,长十六公里,一路穿过民房、围墙和沟渠,原来在地面上的农研所、东新街小学、地委党校、唐山十中、二十九中都消失了,一座工业城市在短短几秒钟后就变成一片废墟,我是有责任的。”周海光话语沉痛。

“海光,你不要自责,你尽心了。”张勇说。

……

唐山大地震漏报的事实早已铁证如山,小说还要这样编造,这显然有失做人的道德,著书立说的道德。

借用唐山大地震的背景,可以虚构出无数个故事。这很正常。但是不能浑水摸鱼。因为唐山大地震本身已经是一个固定的史实,决不可以虚构。虚构了,改写了,就有篡改的嫌疑。唐山只有一个,唐山大地震只有一个,当时的情景只有一个。作为唐山和唐山大地震,它是唯一的。如果你的书名不叫“唐山”大地震,把“唐山”换成别的诸如“燕山市”、“渤海市”等虚构的名字,包括诸如“二五五医院”等现实真实的名字,随你怎么写,无论怎样暗示这就是唐山,就是唐山大地震也无所谓。因为人们知道这是文学作品,是虚构的故事,一千年,一万年,人们也不会把它当做真实的历史看待。但是,如果你公然说这就是“唐山”,这就是“唐山大地震”,其中诸如“国家地震局”“二五五医院”“唐山市委”“唐山市政府”,都确定无疑指的就是真实的现实,那就不能乱说。乱说就是扯谎,就是编篡。它的危害性就在于若干年后,这些假的就会堂而皇之地以假乱真,冒充史实。一些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年轻人,外地人,外国人,读了这本书,或者看了以这本书拍摄的影视作品,就会以为唐山大地震就是这个样子。因为你说得明明白白:这就是唐山!所以,这种以假代真的做法客气点说是无知,不客气说是一种故意!

反过来说,假设认定这样写符合文学创作规范,那么 “唐山大地震”前前后后的史实就会变得五花八门。抗震功臣可以写成坏蛋,坏蛋也可以变成功臣,文学还有什么道德良心?

这本书为什么要刻意篡改历史?是受命之作还是利令智昏?但相信每个唐山人都不会接受这种胡编乱造。因为这样说话就是诓骗24万在天之灵,就是欺负唐山全体人民,就是丧良心!

地震已经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近来却还有那么多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为了一点点金钱利欲,凭着自己的强势,在大家的伤口上撒盐。说什么被地震砸死的人“纵做鬼也幸福”。而所有这些当中最恶劣的,莫过于小说《唐山大地震》。因为它在隐瞒真相的同时又篡改历史,在装扮同情的同时又把罪恶粉饰成仁慈和功德。这种不齿于文学的“作品”只能丢进地沟。

其实,很多人在糟蹋历史的同时,也糟蹋了自己。他们收获了金钱,贱卖了自己,丢掉的是人们对其原有的爱戴和尊重。

唐山大地震是上世纪如此重大的一个事件。历史的真实是任何人也掩盖不了的。纵观古今中外,一切篡改历史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得人心的

唐山大地震真实原因

主要原因是唐山处在环渤海地震带上,由于板块运动频繁,从而发生地震。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持续约23秒,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导致死伤惨重,经济损失超30亿元。

此次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整个唐山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唐山大地震揭秘)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唐山大地震揭秘)”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唐山大地震揭秘)
本文地址: /qiwenyishi/34097.html

标签: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唐山大地震揭秘)

热门文章
随机tag
四大凶兽(四大凶兽混沌 口香糖粘在衣物上如何弄掉 二百五(二百五图片) 美国现任总统是谁 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这 十大不吉利花(十大不吉利花排行榜) 怎么判断屋子里有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 逆水划船成语(逆水划船成语猜成语) 好听的英文名字女生(好听的女孩子英文名字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有素质骂人特别狠的话 世界上最密度的房子(世界上最密度的房子有 肯定是假的(要警惕诈骗) 好听好看的游戏名字(比较好的游戏名字) 世界上最稀奇的料理(最稀奇的食物) 各民族都有人姓满(满姓不是少数民族特有的 五大三粗是哪五大哪三粗 难兄难弟(难兄难弟法国电影) 龙虾不老的奥秘曝光! 中国最奇葩盗墓(中国十大盗墓案件) 中国未来最牛铁路(中国未来最牛铁路学校) 一周一次最能抓住男人的心(多了会发现) 孙悟空最经典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