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之最 > 正文

中国最古会馆(中国最古会馆在哪里)

xj 2023-08-21

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最古会馆(中国最古会馆在哪里)”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本文目录一览:

1、会馆形成于哪个朝代 2、古建筑五省会馆作文300字 3、南阳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 4、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有会馆 5、庆安会馆的历史沿革 6、谁知道社旗山陕会馆的由来.谢谢 会馆形成于哪个朝代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 。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即使到了清代后期,突破地域界限的行业性会馆仍然只是相当个别的。此时出现的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大多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会馆大体可分为3种 :北京的大多数会馆 ,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 ;北京的少数会馆和苏州、汉口、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这一时期的北京会馆,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明中叶以后 ,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后期的工商业会馆还可能同中国古代的纲运制度有着渊源关系。明代后期,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1] 说起各地方开始在北京设立会馆,应该是在明朝早期。朱元璋定国安邦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鼎盛时期,南方的工商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人们有了钱,生活温饱后,倡导读书。因为明清两朝施行“科举”制度,所以当时的学风极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恢复科举考试,受科举制度的吸引,各地方学子纷纷捧书苦读,以图功名。每年考试之间,成百上千的各地举子纷纷来到京城。他们大多家境一般,有的还很贫寒,又加路途遥远,人地生疏,乡音难改,在租住客店和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上,常受一些店家的欺凌,举子们迫切希望这些问题能有人帮助解决。随着这些问题出现得越来越多,得到了先期来京做官和做生意的一些当地人的重视。出于同乡友情,他们相互邀请,筹措资金,购置房产,供来京的举子和其他来京谋事的或旅居者住宿之用,会馆由此而生。因为主要是为接待举子来京考试而为,所以这些会馆也叫“试馆”。北京作为明、清两朝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尤其是在这两朝资本经济得到鼎盛发展,一些成功的生意人也开始在京设立会馆,由于他们开办的会馆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行业的制约,也形成行业垄断,所以这类会馆又称之为“行馆”。那时一般的会馆除去主要房产外,还有许多附加财产(包括兴建的学堂和一些社会慈善事业)。当然,这主要与他们的捐资人在京做官、做生意的大小、多少、贫富有重要的关系了。最兴旺时,京城有各地会馆,不计大小共四百余所。这些会馆大多建在前三门外,以宣武门外居多,形成了大片的会馆区。

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科举制度被废除,各地在京的官吏及家人、商人、学生,继续使用会馆,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打击排挤政敌;协调工商业务、应对同行竞争;联络同乡感情、抒怀政治见解。当然也有暂借一隅之地小住一时的乡亲和故人,来此或集会、或宴请、或祭祀乡贤、或照顾乡民、或联络乡谊。总之会馆的使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同乡会”和“行业工会”性质的场所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就和会馆有着密切关系。当时的著名人士康有为住在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内,谭嗣同住在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内。康有为在会馆撰写《上清帝书》,成立“强学会”(会址在安徽会馆内),创办《中外纪闻》。甲午战争后,再撰《上清帝第二书》,促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进行变法。谭嗣同亦在会馆内撰写诗文和信,与朋友志士抒谈维新。光绪下决心变法后,召见谭嗣同,赏其四品卿衔,命其为军机章京。但由于变法维新触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只一百零三天便遭失败。后党的爪牙在南海会馆捕走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在浏阳会馆捕走了一代志士谭嗣同。并于七天之后与另外四人林旭、刘光第、杨深秀、杨锐一同杀害于近在咫尺的菜市口。

古建筑五省会馆作文300字

京杭大运河西岸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远看,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山陕会馆。

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 。这惊世骇俗的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商人集资兴建的。从开建到建成,历时66年,花银60465.69两。馆中,有技术精湛的建筑雕刻、惟妙惟肖的精美绘画。

来到大门前,只见门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在大门的两侧,有两个便门,上面分别写着“履中”、“蹈和”。 便门旁边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右为“大义参天”。

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门,便看到了华丽的戏台。一般的戏台只有四个翼角,而这个戏台却呈十翼角。从上面往下看,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栩栩如生。这座戏台精湛至极,能和故宫、颐和园的戏台相媲美。戏楼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夹楼,与戏楼连为一体。则钟楼与鼓楼南北对称,分列于夹楼外侧。从远处看,形成了一个“山”字。

院中还有两棵古槐树,已有四五百年了,而山陕会馆才有两百多年。可见,山陕两地的商人是取这两棵槐树而兴建的会馆。与槐树相对的,还有两座石狮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关帝大殿,也就是正殿。关帝大殿中供奉着关羽。这儿,为什么是供奉着关羽,而不是其他人哪?原来,关羽是山西人,而这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人集资兴建的,所以,关羽便是商人们精神上的一个支点。所谓“买卖不成,忠义要在“,指的就是关羽的忠义。

在大殿门口,抬头望,有许多精致的雕刻。中间的1块刻有八仙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老、幼、男、女、富、贵、贫、贱。看,正给中间的南极仙翁贺喜哪!在南极仙翁的左边,有一个仙童,右边立着花鹿,代表着长寿。左边的一块上

则刻有“神仙传”的故事。在右边也有一块额枋,上面刻有“行孝图”,为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的几个故事。有《哭竹生笋》、《怀橘遗母》、《为母埋儿》、《卧冰求鲤》、《闻雷泣墓》、《扇枕温衾》、还有《恣蚊饱血》。更令人震惊的是,从下面看这些额枋,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动物头像。而且,这些小巧玲珑而又惟妙惟肖的木质透雕竟是国宝级的,更是山陕会馆的镇馆之宝!

进入大殿,只见正中央坐着关羽。他头戴龙帽,身着龙袍,亦有帝王风范。在关羽的右边,站着他的义子关平;在关羽的左侧,则站着周仓。只见关平手托玉玺,周仓手拿青龙偃月刀,好不威风!在正殿的南边,是文昌火神殿,是当年众商们祭祀文昌火神的处所;北边,是财神殿,是当年众商们祈祷发财的地方。

再往里走,就到了春秋阁。春秋阁是会馆中为高大的,也是最里面的一座殿宇。建春秋阁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关羽挑灯读《春秋》的,正因如此,才起名为“春秋阁”。春秋阁上方的额枋上,刻着凤凰与牡丹,下方有木瓜、玉米等果实。连起来就是——“春华(花)秋实”。由此可见,古代人民多有智慧啊!

山陕会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呀!这,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会馆建筑。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护山陕会馆,珍惜这一宏伟壮观古建筑!

南阳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

一、山陕会馆

社旗山陕会馆是目前全国现存的80余座会馆类古建筑群中,建筑规模最为恢弘、建筑工艺最为精湛、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会馆,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1988年,山陕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张衡墓

张衡墓是我国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张衡的长眠之地。据史载,张衡墓原来规模宏伟,有翁仲、石兽、庙宇、读书台、张衡宅等胜迹,至明清时逐渐损毁。1988年,张衡墓作为东汉古墓葬,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张仲景墓及祠

张仲景墓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历代多有修葺。明崇祯年间在修复加盖的同时,又在墓地修建医圣祠。1988年,张仲景墓及祠作为东汉古墓葬,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丹江大观苑

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苑区依山旁水,山水相连,是镶嵌于丹江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西向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人岛、龟岛、鹿岛及鹤岛。集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国第一旅游名胜。

五、西峡龙潭沟景区

龙潭沟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双龙镇,由两山相夹的峡谷间形成多处梯式瀑布共计19个,大小潭穴72处,一瀑一潭景色壮观,景区景点集中,瀑布密集,融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于一体,被誉为“中原一绝,人间仙境”。

[img]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有会馆

会馆是明清开始兴起的,明代早期开始有。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

庆安会馆的历史沿革

庆安会馆,即天后宫,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故名“甬东天后宫”。咸丰三年(1853)建成,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两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等建筑。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天后宫内建有前后分别为祭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演戏用的两戏台,为国内罕见。

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是中国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密切。北宋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借助明州港而获得朝廷认可,并使其影响从地域扩大至全国。 2001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在电影《长江七号》出现了出现了两次。

庆安会馆为甬埠形式北洋的泊商航工娱乐聚会场所,也是一座祭祀“天后神”的宫殿。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北路156号。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506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纵长方形。庆安会馆兴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落成。现存宫门、仪门(连戏台)、正殿(连戏台)、后殿、厢房、偏房及董事与管理人员住宅等。正殿采用石雕、砖雕和朱金木雕作为装饰,突出展现了浙东一带雕刻艺术,堪称精品之作。庆安会馆是宁波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历史见证,也是妈祖文化的物证。

咸丰四年(1854),为平定海域海盗抢阻,保卫南北洋海运之安全,集资购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轮船“宝顺轮”(配备大炮、弹药)。“中国之用轮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宝顺轮投入运行后,对南北洋海盗船进行清扫,平定了北洋与南界。宁波北号商团(宝顺轮)名震四海,扬名于国内外,使盗船闻声畏之,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是我国近代自办的第一艘火力轮船,成为创办中国近代洋务的先声。郑绍昌先生在《宁波港史》中评价说:这是宁波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宁波港作为单纯帆船港时代的结束。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庆安会馆》一书论述到:“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窑场院。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得到朝廷认可,并借助于宁波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航海的保护神”。庆安会馆是我国现存的宫馆合一的实例,为中国八大天后宫之一,七大会馆之最,也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会馆建筑群。庆安会馆还是浙东近代木结构建筑典范,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保存有1000余件朱金木雕、200多件砖雕、石雕工艺品,体现了清代浙东地区“三雕”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为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存。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安会馆位于宁波市区奉化江、甬江、余姚江汇合的三江口东岸。清道光三年(1832),南号舶商在码头林立的宁波三江口东岸建造会馆,取名“安澜”。清道光三十年(1850),在董秉遇、冯云祥、苏庆和等北号舶商的发起下,共捐资白银十万两,在安澜会馆一侧兴建北号会馆,名“庆安”,又称“甬东天后宫”,是商贾、民众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和行业办公议事聚会的场所。

清代海禁废弛后,宁波港海运发达,贸易兴盛“舟楫所至,北达燕、鲁,南低闽、粤而延西、川,鄂、皖、赣诸省之产物,亦由甬(宁波)埠集散,且仿元人成法,重兴海运,故南北号盛极一时。”

咸丰四年(1854),为平定海域海盗抢阻,保卫南北洋海运之安全,集资购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轮船“宝顺轮”(配备大炮、弹药)。“中国之用轮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宝顺轮投入运行后,对南北洋海盗船进行清扫,平定了北洋与南界。宁波北号商团(宝顺轮)名震四海,扬名于国内外,使盗船闻声畏之,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是我国近代自办的第一艘火力轮船,成为创办中国近代洋务的先声。郑绍昌先生在《宁波港史》中评价说:这是宁波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宁波港作为单纯帆船港时代的结束。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庆安会馆》一书论述到:“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窑场院。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得到朝廷认可,并借助于宁波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航海的保护神”。庆安会馆是我国现存的宫馆合一的实例,为中国八大天后宫之一,七大会馆之最,也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会馆建筑群。庆安会馆还是浙东近代木结构建筑典范,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保存有1000余件朱金木雕、200多件砖雕、石雕工艺品,体现了清代浙东地区“三雕”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为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存。

自北宋末年传播妈祖信仰始,天妃宫、天后宫一直作为传播妈祖信仰的建筑载体,其现存建筑精华者,首推泉州天后宫和宁波天后宫。宁波庆安会馆乃天后宫与会馆合而为一。由于宁波是个沿海港口城市,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舶商们热衷投入沿海贸易,使有妈祖信仰兼经济目的的行会成员加盟到会馆这一载体中来。据史料记载,会馆的管理井然有序,内设司账、文案、司书、庶务、办事员、勤工、厨司等一二十名工作人员。其所需经费,由南、北舶商抽取各家各船经费,充作会馆事业基金。会馆还办有社会福利事业。会馆建立后,为当时宁波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854年,随着航运的发展,北号舶商斥巨资引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动船———“宝顺轮”。“宝顺轮”遂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由帆船时代向机动船时代过渡的标志。又因这些会馆都是经营海运业,于是航海保护神妈祖则成了会馆成员不可或缺的精神信奉。早在创建庆安会馆以及毗邻的安澜会馆之前,宁波的北号舶商就曾在上海创建浙宁会馆。只是可惜今已不复存在。证实宫馆合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迄今200年前,但尚存建筑并堪称上乘的惟宁波庆安会馆。

谁知道社旗山陕会馆的由来.谢谢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寓居赊店的山、陕二省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用材之优,延聘工匠之多,为斯时斯地建筑工程之冠。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各展“绝活”,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同时,赊店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总结起来,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乃至除皇宫外的民间古建筑中有十方面的独特之处,可称为“十之最”:

一、全国会馆之最

煌壮据有关资在全国现存80余座会馆类古建筑群中,社旗山陕会馆以其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工艺最为精湛,商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而于 1988年元月,首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相继被批准为国保单位的四川自贡西秦会馆与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其占地面积均各为 3000余平方米,而社旗山陕会馆的占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即达6000余平方米,远远高出以上二馆数倍之多。国家多位权威古建筑专家均对社旗山陕会馆给予高度赞誉与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题词赞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由此而确立了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首屈一指之地位,被全国多位著名专家一致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

二、琉璃照壁之最

“琉璃照壁之最”不是指其规模最大,而是指其装饰工艺最为独特。照壁作为中国古建筑的特有形式,其装饰风格主要有两种:一为“海漫式”,即以整幅壁面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多以龙与海水图案为主,如北京北海之九龙壁,山西大同之九龙壁等;二为“盒子式”,仅以砖雕或石雕装饰照壁壁面的中心部位,或为菱形,或为椭圆形,称之为盒子。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或其它民间古建筑中之照壁多为此种形式。而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则系将海漫式与盒子式两种风格完美结合于一体,将各种琉璃烧制的吉祥植物、吉祥动物、神兽,匾额与楹联、变形“福”“寿”字等图案巧妙组合成一幅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完整画面,既有相对独立的“盒子”装饰,又有海漫式的画面效果;主次分明,衔接自然;既富丽堂皇,又和谐流畅;既给人以直观的美感享受,又富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为此可称为全国会馆类建筑照壁装饰艺术之最。

三、铁旗杆之最

铁旗杆是“武庙”即关帝庙建筑的特有装饰。社旗山陕会馆两株铁旗杆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重五万余斤,高二十余米。据《南阳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记》碑文载:当时会馆建成之时,“独赢三千余金。庙之壮丽不可有加,又不可折空金入私。因铸铁旗杆二株重五万余斤,树于大门之左右。……山陕会馆遍天下,皆宏敞可观。第朱仙镇有铁杆今于赊旗镇再见。”由此可知,在全国各地众多的会馆类建筑中,当时仅有朱仙镇与赊旗镇山陕会馆建有此类铁旗杆。今朱仙镇铁旗杆已失,唯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独存。据有关古建筑专家称:就其重量、高度,形制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完美而言,全国同类建筑无出之右者。由此可知: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堪称全国现存古建筑铁旗杆之最。

四、戏楼之最

全国现存古戏楼很多,建筑各有特色。但若论其建筑之宏伟、装饰之精美,首屈一指当推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悬鉴楼兴建于清嘉庆年间,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南为山门,檐廊宽敞,面北为戏台,这种勾连搭结构独具匠心,极富特色。戏台上方悬匾之上又出一飞檐,形成八角高挑、飘飘欲飞之势。楼之上下左右以技艺高超的木、石雕刻及风格独特的彩画艺术装饰得美轮美奂。而且左右辅之以敞开式的钟、鼓二楼,一反它处古建筑多将封闭式的钟、鼓楼置于神殿两侧之常规,使之形成风格别具的乐楼组群,三楼翼角交错,似分似连,相映相衬,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已故中国古建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校长杨廷宝先生(中国古建筑界两大世界著名的学术泰斗之一,被称为“南杨北梁”,梁为梁启超之子、北京大学教授梁思成)对此楼情有独钟,亲带研究生对该楼进行详细测绘、拍照,称赞悬鉴楼为“华夏古戏楼的典范之作”。为此,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古戏楼之最”。

五、石雕艺术之最

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础为代表的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浮雕之素平、减地平级、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反复充分的展示。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圆雕狮、虎、麒麟、英召等动物和神兽造型,圆雕石榴、仙桃等瓜果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类花鸟、植物及吉祥装饰图案等。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充分发挥绘画与雕刻艺术之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之特征,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六、木雕艺术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艺术与石雕装饰艺术两相媲美,并称“双绝”。会馆建筑的额枋、雀替、垂花门楼、内檐装修之格扇、槛板、乃至穿插梁板及檐下斗拱昂嘴、耍头皆饰以木雕,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的地步。而且以最具木雕艺术表现力的深透雕为主要雕作手段,其主体建筑悬鉴楼、大拜殿、大座殿、药王殿、马王殿之额枋、雀替全为透雕,雕镂深度达五层0.15米。其构图空间布局均匀,线条优美流畅,造型洗练;大量的人物故事雕图形象突出,鲜活生动,夸张传神,人物眉目、山水草木,一波一纹皆精雕细镂。从而使山陕会馆的木雕艺术以透雕艺术之精而享誉国内古建筑界。国家建设部顾问、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题词赞为:“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将其雕刻装饰艺术与建筑业之祖师鲁班的匠艺相比美,足见评价之高,为此,称其为 “全国木雕之最”当之无愧。

七、慈禧太后御笔亲书“龙”“虎”二字更可称为全国会馆“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主殿大座殿前檐两山所嵌之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龙”、“虎”二字碑。碑宽0.42米,高0.80米,上圆下方,上方刻一方形篆体御印章,内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九字。左额亦题“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九字,中刻草书

“龙”“虎”二字一挥而就,字体潇洒刚劲,一气贯通。大座殿建筑于清同治年间,落成于清光绪十八年,当时正是慈禧威权正盛之时,任何人岂敢伪托其御笔之宝公开置于此瞩目之处?由此足见此“龙”、“虎”二字确系慈禧御笔真迹无疑。作为民间商会建筑而能得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作为镇殿之宝,在全国的会馆建筑中可说是绝无仅有,当然成为全国会馆唯一之殊荣。

八、全国清代民间剌绣珍品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馆藏40余件清代剌绣珍品,其中5件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保文物一级品,并征调两件远赴瑞士、丹麦等国作为国保珍品文物展出。为此称之谓“全国清代民间剌绣品之最”亦当之无愧。

九、会馆附属建筑道坊院亦为全国会馆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之附属建筑道坊院又名掖园宫、接官厅,其建筑风格融合北方四合院建筑与南方民居与园林建筑风格与一体,系管理会馆的道士的平时居住之地,亦为接待联络官府人员的场所,是为会馆作为民间商会与官府斡旋功能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独此一家,堪称“全国之最”。

十、商业道德规则碑可称为全国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现存碑刻共计九块,其中有关记述商业道德规则及会馆兴建活动的碑刻计七块,分别为:初刻于清雍正二年(1725年)重刻于同治元年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的《过载行差务》碑、以及记述山陕会馆创建活动及捐资及开支财务公示的《创建春秋楼碑记》、《南阳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碑记》、《重兴山陕会馆碑记》、《重建山陕会馆碑记》。前三块碑石对于研究清代赊店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的规范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其中《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对规范度量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公议杂货行规》碑则以倡导诚信精神为核心,对各种商业行为做出多达十八项的严格规定;《过载行差务碑》则对支应官府的席片数量作出分解公示。这三块碑石也是我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所存最早也最为全面的商业道德规则碑记,堪称为全国之最。

社旗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坐落在南阳东北45公里处。它东与驻马店市泌阳县接壤,西和南阳县宛城区毗连,北和方城县交界,南与唐河县为邻。1965年建立社旗县,社旗镇为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最古会馆(中国最古会馆在哪里)

社旗镇原名赊旗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据有关资料记载: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民间有 “天下店数赊店”之称。当时该镇为水旱码头,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为南北九省交通要道,全国有13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馆就有: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十余个。全镇人口13万,镇内有72道街,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道有十余条。1989年 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镇中心的“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又名山陕庙、关公祠,曾称鼎元社,是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因养有监管僧道亦称山陕庙。正殿供奉关羽坐像,所以会馆的绝大部分对联、门榻、匾额都是颂扬关羽的功德,故又称关公祠,道光年间称鼎元社,民国十二年改称山陕会馆。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镒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陪殿。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物共152间,室内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据碑文记载:“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耗白银数百万两。总之,会馆的总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装饰极尽富贵华丽。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照壁,是仿照北京故宫九龙壁建起的,高10.4米,宽13米,厚1.70米,单檐硬山顶,是用1000多块彩釉大方砖砌造起来的。壁的两面饰有精巧剔透的“二龙戏”珠“、”龙虎争斗“,”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凤穿牡丹”、“五龙捧圣”以及姿态各异的九条龙和福、禄、寿等图案。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两侧竖写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表达了山西、陕西人对关羽这个同乡仰慕追念之情。字迹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得庄严肃穆生辉。

照壁陪衬建筑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环抱成会馆前院。我们现在进前院参观。院中立有白玉雕狮一对。狮前立铁旗杆,铁旗杆高 15米,重5万余斤,青石须弥座,束腰部雕天马、麒麟、狮子、异兽图,须弥座上立铁狮,旗杆穿狮而过。旗杆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斗,每个云斗上有四个风铎,云斗间行龙缠绕,顶部原各站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抗日战争时期,东边的一只鸟被日本飞机炸掉。铁旗杆铸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据传为分节拥土铸造而成。辕门东西相对,筑于高大砖券拱门上,为单檐歇山顶。下有砖护栏围绕,高12.37米,正中分别嵌石刻“升自阶”、“阅其履”匾额。

悬镒楼,又名“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8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楼高18.36米,长 20米,宽18米,分上中下三层,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两侧装饰有行龙、牡丹图案,中间置琉璃楼,内刻“天五尺”三字,楼门两边对联为“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远求到南海”。楼内竖20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层柱础,上层多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北面为戏台,上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悬镒楼”匾额。“悬镒”两字系山西明末书法家傅青主所写(是从山西托来的)。“楼”字系叶县清末举人许靖所写。两侧石柱上分别刻“还将[日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对联。舞台屏上悬挂“既和县平”匾额。戏台上下布满木、石雕刻图案,其内容多以古代传统戏曲有关。

这分别是钟楼和鼓楼,相对称坐落于悬镒楼两侧,钟楼内悬大钟一口,钟高5尺,重2千余斤,人称聚将钟,亦称“金钟报晓”,鼓楼在西侧,内悬挂更鼓一面。

穿过戏楼进入万人庭院,即会馆的中心大院。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中铺甫道,甫路两边系条石,有柱洞可以搭棚,甫路左右庭院及两厢分别为男女观众场地,院内可容万人看戏,故又称万人庭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石牌坊,坐落于大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其分左中右三座。

中间一座为三间四柱式,须弥座方校,柱的两侧附以抱鼓石,中柱两侧鼓面刻:“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 “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八爱图。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匾书“孟氏难言这浩然”,相传是社旗拨贡张玉炎撰写。配坊左上刻“杜甫吟诗”,右上雕“李白骑鲸”,中坊背面上刻“五福图”,匾书:“履中蹈和优入圣城”。

大拜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长40米,宽22米,高23.14米。殿前两侧立两块石室式单据歇山顶式石雕,高2米,宽1米,单檐硬山顶,左侧刻:“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中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宇等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小路登上为天下人慕向的瀛洲。

故事出于《新唐书.诸亮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网罗人才开“文学馆”,以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典籍,号十八学士。右侧刻“渔、樵、耕、读”图,下刻一河流,内行小舟,舟上老翁弯腰作打鱼状,山腰处一人担柴若在行走,再上一人一牛,似去耕田,河对岸一人在读书,故为渔、樵、耕、读图。图中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汪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石作方法,使十八学士及渔樵耕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拜殿兴建于同治八年(1869处),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2年),为会馆主体建筑部分。它连同石牌坊、东西腰楼、东西廊房、蒉鼓二楼、东西辕门及琉璃照壁,历时二十五年,耗费白银87788两,当时可买大米950万斤,约合五万八千农民一年口粮。

马王殿、药王殿陪衬在大拜殿两侧,东为药王殿,西为马王殿。

在距大拜殿约50米的北面。原有早期兴建的春秋楼。楼中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泥像,楼因此而得名。咸丰七年(1857年),捻军抵赊旗镇时,由于遇到富商豪绅的踞楼抵抗,春秋楼被捻军焚毁,现仅存月台遗址。

社旗山陕会馆始建至今200多年,历经风雨沧桑,其间曾遭受过捻军、土匪及国民党军队的大肆破坏,日寇飞机的狂轰乱炸。因此,会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它原有的风貌。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这座文化艺术宝库的保护工作。1963年,会馆被纳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重点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进行了全面整修工作。会馆内布置了“社旗县历史文物陈列室”、“中原刺绣展”、“宫灯展”、“二十四孝展”、“社旗县名优产品展”等五个展厅。

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山陕会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参观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攀、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土元、吕济民等对会馆的建筑艺术赞不绝口、单土元老院长参观后挥笔题写了:“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吕济民题词是:“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老专家罗哲文、郑孝攀题写了 “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会输匠艺,壮哉斯馆''等题,给会馆的建筑艺术以极高的评价。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最古会馆(中国最古会馆在哪里)”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中国最古会馆(中国最古会馆在哪里)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1772.html

标签: 中国最古会馆(中国最古会馆在哪里)

热门文章
随机tag
十大网络流行歌曲(你听过几首) 一比特币等于多少人民币(一比特币等于多少 世界上最牛的士司机(世界上最好的司机) 中国最独特石材品牌(中国最独特石材品牌排 登天台(登天台山) 人言不足恤) 中国最牛堵桥(中国十大拥堵桥有哪些) 玉手镯怎么选择好坏 中国最漂亮神山(中国最神的山) 千年古塔维修 门事件图片(门事件图片) 杨希月(杨希月虎牙号) 中国最北约几度(中国最北端多少度) 静姝怎么死的(静姝是难产死的吗) 黑暗效应:较暗的场所看不清对方容易减少戒 结婚生孩子的吉利红包数字 灰鲭鲨(灰鲭鲨怎么读拼音) 泰国佛牌(泰国佛牌蝴蝶牌功效与禁忌) 给孩子取名字的网站(给孩子起名字网站) 天网恢恢的下一句(天网恢恢的下一句怎么说 钻石一克拉的价格 最新网名大全(2021网名大全) 中国最权威的肾病医院(全国最权威的肾病医 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世界上最复杂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