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之最 > 正文

中国最神秘高僧(中国八大高僧)

xj 2023-10-06

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最神秘高僧(中国八大高僧)”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目前最有名的高僧 2、神秘的乌巢禅师原来是这名高僧,难怪他不认识孙悟空! 3、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姚广孝,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妖僧”? 4、中华第一高僧虚云法师活了多长时间,死后有什么发现? 5、中国古代十大高僧都有哪些 6、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姚广孝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妖僧”? 中国目前最有名的高僧

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印光大师一生弃绝名利,以身作则,极力弘扬净土宗,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被后世尊为莲宗第十三祖。

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为对佛门比丘之尊称。虹化就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

神秘的乌巢禅师原来是这名高僧,难怪他不认识孙悟空!

文/牵着蜗牛散步

西游世界里,最神秘的神仙除了菩提祖师,就算乌巢禅师了。

菩提祖师还有根源可查,至少用了好几章来讲他的故事,但乌巢禅师却仅仅只有半页纸。

他的神秘,有几下几点——

第一、别墅不住住树上,那是真正的鸟人了。

第二、相当重视猪八戒,还劝他跟着自己修行,但却被猪八戒拒绝了。

第三、不认识孙悟空,而且还对猴子特别轻视。这让孙悟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第四、熟读《多心经》,并传授给了取经团队,唐僧和孙悟空影响最大,可以说,全是凭着这部经,他们二人才走到灵山并开窍的。

第五、对取经前途未卜先知。

可以说,乌巢禅师出场虽短,却是整本西游的灵魂人物,甚至可以说,唐僧自己要取的经,就他这里就取了。而灵山取的经,只是如来要传的,大唐开水陆大会需要的,却不是唐僧自己愿意念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那么,这乌巢禅师究竟是谁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1、菩提祖师。有人说这是他继续来指导猴子。这种说法肯定是占不住脚的,如果是菩提祖师,他不可能装着不认识孙悟空。

2、如来。如来更不可能,作为堂堂佛祖,怎么可能扔掉那么大个公司,跑到树上来当鸟人。再说,也不可能不认识孙悟空啊。

3、观音。观音一直是取经领导小组组长,有什么指示,都时及时露面,给唐僧师徒交待清楚,她绝不可能来坐在树上。

那么,这乌巢禅师究竟是谁呢?有人考证,这和历史上的一位高僧非常相似。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名高僧名叫鸟窠禅师(只有一字之差),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达80多年。他是白居易的最好朋友。

鸟窠禅师9岁出家,14岁到河南嵩山会善寺学习佛经。最后投到福建长乐人、著名佛教改革家百丈怀海法师的门下,“根教相符,遂明心要”,颇得法师的真传。

鸟窠禅师云游浙江杭州时,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又因松树上有一个鹊巢,有人又叫他“鹊巢和尚”。

鸟窠禅师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虽然名气很大,但常常“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不下近四十秋。”每一个太守(相当于杭州一把手)到任,只能从树下仰视。当时,太守裴常棣坚请鸟窠禅师下树结庵,始终说服不了他。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听到鸟窠禅师的怪癖,于是前往拜访,果真看到他端坐树上,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赶紧下来吧!”鸟窠禅师却笑着答:“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啊!”白居易百思不得其解。鸟窠禅师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意思是说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危险处处皆在。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又问鸟窠禅师:“那如何禅解?”鸟窠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高见。”鸟窠禅师严肃地说:“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

讲真,他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就像乌巢禅师传《多心经》给唐僧一样,白居易相当于一下理解了《多心经》的精辟,立刻改变了那种自恃清高的态度,于是拜鸟窠禅师为师,先后为其写了两首《赠鸟窠和尚》的诗,一曰:“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一曰:“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白居易另写一首题为《鸟窠与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后来受排挤,被贬到苏州当刺史,鸟窠禅师终于下树离开杭州,南归于闽,并在福清江阴岛琼田山旁边垒洞为家,作为隐居之所,至到圆寂。

不管是乌巢禅师还是鸟窠禅师,他们都是洞悉了生活的智者,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姚广孝,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妖僧”?

一:劝说朱棣造反

      姚广孝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不仅精通这些东西,还非常的喜欢钻研佛教,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出家为僧,法号为道衍,但是很奇怪的是,姚广孝拜的是当时的道士席应真为师,学阴阳术数之学。

      后来因为朱元璋的妻子辞世,朱元璋挑选高僧为之祈福,也让姚广孝遇到了朱棣,便从此一直追随在朱棣的身边,鼓动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并成功推翻了朝廷,夺取了建文帝的江山。

     靖难之役就完美的诠释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才,因为在知道自身不足的时候采取了胆大心细的战略来扭转局面,结果也没让人失望,取得了胜利,但后来也被世人称为“黑衣宰相”。

二:为了造反而造反

     姚广孝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使天下又一次的陷入战火,而他这种可怕的人还一直潜于幕后,再加上他本身的性格也很低调,存在感比较弱,这样也显得神秘,但是也怪不得世人把他称之为妖僧。

三:三教皆通,知识渊博

    我觉得姚广孝无一不通,在那个时候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他三教皆通,知识是非常的渊博,毕竟姚广孝他其实是一个满腹经纶但是也是隐藏至深的一个人。

    在朱棣登基之后,姚广孝便提议迁移至北京,还帮朱棣设计了紫禁城,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一个隐藏的建筑学家,学识可见渊博,当时他还撰写了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但是遗憾的是这本大典没有流传下来也是可惜。

[img]中华第一高僧虚云法师活了多长时间,死后有什么发现?

佛法博大精深,世人在红尘万丈中困于俗事,难解其中真意。哪怕是尘缘已了的僧人,一生也需苦苦修行,才有可能参透佛法真谛,修成正果。然而修行之路漫长且异常艰苦,能够坚持下来的僧人只占少数,被誉为中国第一高僧的虚云法师就是其中之一。虚云法师自小与佛结缘,被佛法之深奥所吸引,并且穷尽一生的时间修身修心。历经磨难的虚云法师于120岁圆寂,去世前曾给世人留下一“戒”字,而这就是他一生所得,可其中深意却无人能解。

中国第一高僧降生方式奇异待考证,出家半路遭阻拦后娶二妻

也许是修行之人必经的苦难,而虚云法师后来的成就也证明了他苦难的修行自出生之日起就已注定。虚云法师乃父母老来所得,父母夜中梦一身着长袍之人骑虎而来,翌日虚云法师母亲查出身孕。

传言,虚云法师出生时是一个肉球的形状,其母悲愤之下,惊惧而亡。家人将肉球剖开,虚云法师才就此降生,后由庶母抚养。然其出生异象是否果真如传闻所述,仍待后世考证,恐有心人故弄玄虚,神化其出生引世人叹之。

中国最神秘高僧(中国八大高僧)

虚云法师幼时从儒师,聪慧过人且甚喜读书,然儒学经典并未满足其内心所需。此时虚云法师并未接触过佛教,真正与佛结缘是在清咸丰二年,随父护送祖母灵柩回乡之时。虚云法师看到僧人做法事,忽然发觉僧人法器甚合眼缘,顿寻终日心中所缺,遂异常欢喜。自此便开始诵读家中佛经,为寻书中禅意在,终日流连寺院,欲参透其中奥秘。

随后四年间,虚云已遍读佛家经书,深感其义,于是决定皈依佛门。一日虚云趁叔父不备欲逃离家中,不料却在去南岳的路上被叔父截回,出家之念遂只能暂时作罢。返回家中时叔父逼迫他与田谭二氏举行婚礼。成婚后,虚云还未成佛门子弟,便日日向二位新娘弘扬佛法,并未沾染半分女色。此处便能看出虚云法师佛心深种,再无人能移。

虚云法师早年间虽不被家人理解,但他却是坚定了自己的向佛之心,始终不曾放弃皈依佛门的决定,才成就了后来的虚云法师。

躲避家人终入佛门清修,经高人指点方知修行正道

清咸丰八年,虚云终于下定决心逃离家中,由福州鼓山涌泉寺的礼常开老人剃度,次年受戒。自古修行僧人,无不历经苦难,于是虚云效仿古僧苦行,仅携带日常必须之物,且不修边幅。后曾遇一高僧,斥责于他的修行之路,过于注重外在的修行,而忽视心的修行,就算已小有成就,也不过皮毛而已,难成大道。

经高僧点化后,虚云恍然大悟,自觉修行只浮于表面。且因感念亡母,愧对父亲,尘缘未尽,遂发愿于五台山,为父母祈福,以报父母生养恩德。自普陀山法华寺起香,途中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历时三年,终于达成超度亡母,为父祈福之宏愿。尘缘已了,历时多年的修心之路也正式拉开帷幕。

虚云法师在云南弘扬佛法二十余年,点醒世人。自觉修行圆满,直至九十五岁高龄才返回曹溪,安定后重建广东南华寺,中兴云门大觉寺。而后北上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会议,举为会长,同年任全国政协委员。虚云法师渡人渡己,为佛教奉献终生。

半生云游弘扬佛法,历经磨难仍一心向佛

虚云法师十九岁出家,寺中苦修二十余年,自觉佛法无成,于四十三岁之时决定离开涌泉寺,走遍天下佛寺,入世修行,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虚云法师早年寺中苦修,后半生游历,途中遭受饥寒、痢疾、落水、匪患等不为外人知晓的磨难,却从不曾言苦,就这么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的坚持了下来。

他在云游之际,也不忘普度众生。1911年正处社会动荡之时,当地军兵李根源排斥佛教,举兵欲侵鸡足山。李根源欲拆寺逐僧,后经虚云法师教化,皈依三宝,一心向佛;1912年成立佛教分会,推动佛教事务与管理;1918年主持昆明云栖寺修复,同时主持多个寺庙的修复事宜,耗时十余年;创办佛学研究学院,培养有才干的僧人,同时以身践行农禅并重,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中国第一高僧”。

在日复一日的世间修行途中,虚云法师踏遍天下佛寺,从苦难中修行佛法。于佛寺禅师探寻经中真意,集众家之思,行个人之道,历经多年,终成就了自己的佛法修行,有了自己的道,自己的义。虚云法师云游四海,访遍江河山川,忘却一切甚至是自己游离于其中,就越靠近佛。

120岁圆寂前留一字曰“戒”,后世至今无人参透

虚云法师于1959年初感觉体乏不适,大限将至。于是着手安排身后事务,将寺院之事交与门下弟子。同时留下将骨灰撒入江水之中,与水中万物结缘的遗嘱,于1959年十月十三日病逝,圆寂于云居山茅棚,享年120岁,而弟子们将其火化后,虚云法师遗体产生出了50余颗舍利子。

虚云法师圆寂前留下一字“戒”,而对于该字却无再多解释,引来世人诸多猜测。“戒”字,警也,虚云法师或欲以此字警示启发世人,不过字中所藏玄机,只能待有缘之人慢慢参透。然而时隔多年却无一人的回答能令众人信服,于是谜题就留存至今。

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切皆过眼云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肉身行走世间,被贪、嗔、痴所扰,灵魂却无归处。“戒”字想必是要让世人警惕人性的弱点,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修身养性,以免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都有哪些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本博文为大家讲述我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名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

支遁(314-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本姓关。陈留(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至建康(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后于剡县(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

法显(334—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长治市襄垣县)人,东晋高僧,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3年,于义熙九年(412年)归国。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4-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新疆库车县)。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

4.一世祖师,传奇人物——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536年),简称达摩,南北朝时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师,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一世祖师。

5.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

智顗(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湖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一心三观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隋炀帝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或“天台大师”。着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智顗大师,在中国素有“小释迦”的尊号。智顗一生力弘法华精神及龙树教学,并以中国独特的形式加以体系化。他所提出的“五时八教”,综合佛陀的教法思想和经典内容,在判释经教上被视为最具代表性,而奠定天台宗教观基础。此外,智顗修正南方“轻禅重讲”与北方“轻讲重禅”的弊病,倡遵“教观双运”、“解行并进”的教学,独创依禅观而修行的止观法门,消溶中国几百年来南北方佛教的偏颇。由於他博识善辩,深达禅观,陈、隋两朝都对他相当尊重,陈宣帝甚且敬称他为“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

6.饮誉华夏,西游美名——玄奘

玄奘(602-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至天竺学习佛教。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一作贞观元年),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吴承恩《西游记》等,均由其事迹衍生。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

7.名扬海外,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祖籍河北范阳(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夏卢村,后与朗传奇村女子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六祖圆寂的国恩寺成了禅宗顿教三大祖庭之一,有“中国禅宗发源地”与“岭南第一禅宗圣域”之称,名扬海内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中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中国古代有这么一名僧人,他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这已够传奇的了;更奇的是,被称为大圣人、大思想家的他竟然目不识丁,是个文盲。这样的奇人,开天辟地以来,全世界唯此一人!

8丈量地球,密宗领袖——一行

一行(683~727年),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河南省南乐县)人。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9.僧界狂人,草书之圣——怀素

怀素(725-785年),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既是狂僧,又是醉鬼,更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有如疾风中的劲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10.和尚军师,袈裟谋臣——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年),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幼名叫天禧,字斯道。祖籍河南汴梁(今开封),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时逃到江南,落脚在长洲相城(苏州)。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在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若隐若现,神出鬼没,他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最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在明成祖朱棣夺取江山的斗争中,他是第一功臣。但他恰如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使人感到莫测高深。他实在是一位神秘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腥风血雨的朝代更迭中,计定江山的谋略家灿若繁星,不可胜数。这也不足为奇。但能够将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和积极用世、竭精殚智的谋臣集于一身者,却极为少见。而姚广孝就是这样一位神秘的和尚军师,一位身披袈裟的政治家和谋略家。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姚广孝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妖僧”?

因为姚广孝本人的做法并不象一个僧人,行事做法出人意料,也很有谋略。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民间有他各种神乎其神的传说,被称为”妖僧“。

姚广孝的事迹主要是和朱棣发生的。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让这些高僧跟着诸王,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与燕王朱棣相识,并且与燕王朱棣交谈十分开心,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等到姚广孝到北平后,就任庆寿寺住持,地位非常特殊,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商谈各种事宜。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建文帝继位,开始实行削藩之策,妖僧此时就劝说让朱棣起兵,他说:“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后来朱棣下定决心,开始进行准备。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出谋划策,比如在张玉战死之后本来朱棣想停顿修整的,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继续进军,击败盛庸所驻守的”铁城“,攻破西水寨。在这后来,姚广孝又对朱棣建议不要再去攻打城池,直接去攻打兵力薄弱的京师。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

明成祖即位大统之后,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他为少师,在他死后,为他配享太庙。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仅有姚广孝一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姚广孝在明代地位有多特殊。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最神秘高僧(中国八大高僧)”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中国最神秘高僧(中国八大高僧)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8217.html

标签: 中国最神秘高僧(中国八大高僧)

热门文章
随机tag
红颜祸水什么意思(男朋友说我是红颜祸水什 脚心有痣(脚心有痣的人命运如何) 不止一只(中国三次真龙现身事件) 假的(媒体捏造的) 偷盗难度大(安装多重防盗设备) 教你数字一到十的大写写法 梦到树(梦到树被砍了是什么意思) 禁忌仙子都有谁 世界最恐怖冷兵器(血滴子榜上有名) 辰时是几点(辰时是几点到几点) 食肉龙类恐龙 中国最漂亮电车女孩(国产电动汽车女生) 吴道子代表作是什么 大雪是几月几号2020年(大雪是哪天20 洋气的公司名字(大气好听的公司名字) 半途效应:努力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半 dnf好听的名字(dnf好听的名字大全2 墓地风水怎么看(古代墓地风水怎么看) 中国最出名的茶馆(中国最古老的茶馆) 为什么万事胜意不能乱说 中国最靠西(中国最靠西的城市在哪里) 玉米男孩图片(玉米男孩图片吓人原图) 世界上最高的树(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杏仁 包含前前后后迂迂回回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