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之最 > 正文

中国最南方的民族(中国最南方是)

xj 2023-05-05

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最南方的民族(中国最南方是)”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南方有哪些民族,为何他们不像北方匈奴蒙古一样侵扰中原? 2、南方地区的民族特色。 3、中国南部有哪些民族? 4、在祖国南方的民族有哪几个叫什么名字? 5、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南方有哪些民族,为何他们不像北方匈奴蒙古一样侵扰中原?

从周朝开始,周朝王室及周朝所封的所有诸侯国均被称为华夏,华夏生活的地方是以镐京(今陕西西安)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为核心,沿着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布的广大地区,而为了区别华夏与外族,周朝把华夏之外按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四个区域。

按方向可划分为四个称呼,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简单地说,东夷就是指居住在华夏以东的胡人或者外族,西戎就是居住在华夏以西的胡人或者外族,南蛮就是居住在华夏以南的胡人或者外族,北狄就是居住在华夏以前的胡人和外族。

最早的时候,就连楚国都被周人称为楚蛮,所以楚国一直有“不服周”的传说,就是不服从周朝,但是后来楚国又不断学习中原华夏族的礼仪,等到周朝礼乐崩坏时,反而是楚国深得周朝礼仪,其实在楚国的扩张过程中,不断地征服南蛮,不断地融入楚国,但是,楚国的南方仍然有一些被称为南蛮的民族。

南蛮是一个总称,可以理解为南方所有的蛮族,蛮就是野蛮、不开化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蛮族非常多,大多数在楚国扩张过程中,融入了楚国,这也是楚国被称为南蛮的原因之一,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大的蛮族,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有蛮族、濮族、巴族三个民族,这也就是三苗的后裔。

蛮族是生活在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及福建、两广一带的民族,这里的蛮族更像是一个统称,在当时楚国的南方和东南方。濮族是生活在今云南、贵州,四川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族,在当时的楚国西南位置。巴族是生活在今天三峡地区的一个古老部落,在楚国的西边及西南位置。

除了上面讲的三个民族,此外还有庸族、蜀族、羌族、髳族、微族、卢族、彭族等民族,这些民族还参与过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誓师大会,庸族是生活在今湖北竹山一带的民族,蜀族是生活在今四川成都及附近地区的民族,羌族是生活在今天青海、甘肃及四川北部的民族。

到了秦朝时期,南蛮则主要就是百越族,百越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很多民族的统称,有东瓯、闽越、南粤、西瓯、南越、吴越、邘越、骆越等等,这些民族统称为百越,也就是后来的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的祖先。

秦始皇发动50大军经过几次南征百越的战争,逐渐将百越之地纳入华夏范围,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到了汉朝时期,这些地区进一步开发,不断融入汉朝,这些地区的民族与华夏族不断融合,形成了汉族。

但是,在整个长江以南,虽然大部分民族融入了汉族,但还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区仍然有独立的民族一直在生存,比如汉朝南方有盘瓠﹑廪君﹑板楯三个蛮族,盘瓠蛮也称为五溪蛮,生活在汉朝荆州的武陵郡,三国时期刘邦伐吴时,还邀请了盘瓠蛮的首领沙摩轲一起攻打东吴,盘瓠蛮也就是今天土家族的祖先之一。

板楯蛮就是賨(cóng)人,也是土家族的祖先之一,生活在嘉陵江附近,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的南充市一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王平就是汉化的板楯蛮,因为他们与汉族杂居,生活在汉朝的统治区,一定时间后,双方就自然融合了。

汉朝之后的朝代,南方的蛮族数量已经不多了,一部分融入汉朝,另一部分与汉族不断打交道,逐渐融入汉朝的过程中,基本上同化了,当时汉朝的势力范围一直向南到达南海,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福建、浙江、海南和越南中北部。虽然后来的朝代偶尔也有蛮族叛乱,但对汉朝来说已经形不成大规模的威胁。

华夏南方的这些南蛮民族,为何不像北方的匈奴、蒙古一样对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侵扰呢?

根本原因就是生活习惯不同。北方的匈奴也好,蒙古也罢,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是居无定所,以游牧和抢掠为生,他们的特点是全民皆兵,靠天吃饭,当收成不好时,就当强盗来抢劫,抢劫的主要目标是中原,也就是华夏族,而且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军队清一色的骑兵,擅长快速突袭,然后抢了就换个地方继续抢。

对于这样的作战特点来说, 中原民族根本无法应战,因为中原没有大量的战马,产马区都在游牧民族控制区,除非中原民族有强大的实力,比如西汉时期,汉武帝以举国之力收集战马,物资,粮食与匈奴决战,耗费极大,但是匈奴与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不管你是否强大 ,照抢不误,不抢的话,他们有时候就无法生存,他们不但抢华夏的,还抢其他小的游牧,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而南方蛮族不同,南方蛮族虽然不是汉朝,但同样是以耕地种粮为生,他们与华夏族有着共同的习惯,很容易融入华夏,这从秦始皇对待南北不同的政策就能看出,秦始皇对于北方的匈奴是以驱逐为主,然后再修建长城来防御匈奴,而对于南方蛮族来说,秦始采用的是直接征服,并从中原派出大量的军队和百姓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同化,然后融合。

虽然南方蛮族也不断反抗华夏族,但是在不断的反抗中,双方也不断在融合,比如东汉与羌人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双方不断融合,羌人后来在宋朝还建立一个西夏王朝,后来被元朝所灭,再后来就没有羌人了,融入了汉族。

南方蛮族之所以没有像匈奴和蒙古一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生活习惯与汉族类似,他们大部分以耕地为生,跟汉族一样不善于骑兵射箭,只要他们能生存下去,就不会向中原侵扰,另外,由于大部分南方蛮族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力量过于分散,他们无法与中原民族对抗,也就无法侵扰中原,只有零星的叛乱和起义,不足于威胁中原。

最后一点,南方蛮族生活的地区一般以山地居多,不像北方是一望平坦的草原,适当大规模行军作战,南方山区非常多,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当年秦始皇南征百越的大军,很多人在丛林中被南蛮杀死,连主帅屠睢都被杀,因为很久以前南方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山地,根本不适合大规模作战,这是地形原因,导致南方蛮族无法大规模侵扰中原。

[img]南方地区的民族特色。

自然区划概念

自然区划概念的“南方地区”,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汉地九州地区,东临东海,南临南海。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最南端、河南的南阳、信阳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区。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中国自然区划

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方地区”的北界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1908年,原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等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秦岭。当代学者多认为,“秦岭—淮河”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简称“中国南北分界带”)。[2]

因自然区划概念广泛运用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因此本词条主要依据自然区划概念。

基于自然区划的南方地区

行政区划概念

行政区划概念的南方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包括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与自然区划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陕西南部秦岭以南、河南的信阳、南阳等地区、甘肃南端属于自然区划的南方地区;江苏与安徽两省的北部、西藏、四川西部、云南北端不属于自然区划的南方地区。

人口约占全国的52%,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渝、湘、桂、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传统文化

民居:竹楼、亭榭、徽派建筑等。

戏曲艺术:昆曲、粤剧、黄梅戏、越剧、白局、扬剧等。

工艺品:云锦、蜀绣、苏绣、扬绣等。

中国南部有哪些民族?

锦绣誉满海内的壮族壮族人民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会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如果一位男青年看中了一位女青年,便向她唱“求歌”、“请歌”。女方答歌之后,双方开始赛歌,互相问答,即兴编词。如果对歌的男女青年相互有了爱慕之心,便退出会场,另相约会。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当地人们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壮族过去有20种称呼,1949年以后统称为僮族,1965年又改为壮族。壮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过去使用以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壮族在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瑰丽的文化艺术。壮族的先民在广西左江两岸的峭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崖壁面,其中花山崖一处陡壁上就绘制了1300多个人物,笔画古朴粗扩,画面情绪热烈奔放。从战国时期开始,壮族人就能铸造铜鼓。它既是乐器,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壮锦是久负盛名的壮族纺织工艺品,独具民族风格,远销国内外。

壮族人喜欢屹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过去,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结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遇有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时伺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常住婆家。这种习俗称为“不落夫家”或“坐家”。

壮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还膜拜巨石、高山、土地,龙蛇等。唐宋之后,佛教、道教传人。近代以来,又有天主教、基督教传人。中元节、牛魂节等是壮族独有的节日。中元节又称鬼节,每年七月十四自举行。祭祀祖宗和野鬼。牛魂节在春耕以后举行,给牛吃食品和鲜草,为耕牛招魂。

壮族聚居地区多山,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全面发展,还建立了基础工业,开展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蜡染技艺娴熟的瑶族闻名中外的蜡染,是瑶族的传统手工艺。早在宋代,瑶族人就能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出美丽的花纹。瑶族人特别喜欢用蜡染布做服装、被面,头饰等用品。

瑶族有盘瑶、花篮瑶、过山瑶等不同称呼,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大多住在山区。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通用汉语、壮语,一般使用汉文。

瑶族的节日很多,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瑶族普遍爱好唱歌,长鼓舞和铜鼓舞是传统的舞蹈。青年男女在节日里,通过歌舞建立感情就可以成家。

瑶族人的服饰样式丰富多采。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成。男子上穿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短裤。广西南丹瑶寨的男子喜穿绣边白裤,因此有“白裤瑶”之称。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雉羽,用红布帕包头,十分英武。妇女喜穿无领大襟上衣,下着裙、裤,在服装的袖口,裙边等处装饰挑花、刺绣。瑶族妇女卜头饰式样繁多,喜欢用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上彩色丝带做头饰,别具风格。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出来。

瑶族人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食,广西金秀大瑶山产鸟酢,是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的,味美异常,广西北部的一部分瑶族饮用“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趁热冲泡炒米、炒豆食用,饶有风味。

每月过节的仫佬族仫佬族几乎每月都有节日。三月初三婆王节(又叫小儿节),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这天要让辛劳一年的耕牛休息;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家抬纸船巡行田间驱虫,以保丰收:八月十五后生节,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尤其是每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的“依饭”节更是热闹。依饭节在每年立冬以后的“吉日”,仫佬族山寨从清晨开始便鼓声咯咚,歌声不断。人们抬着猪羊到祠庙中祭祖,祈求人畜平安。白天看耍狮舞龙,晚上燃起火把看戏。

仫佬族90%左右聚居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宜山、柳城等20多个县、市。仫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大多数人兼通汉语,使用汉文。

仫佬族服装爱用青色。妇女在清代时穿统裙,现在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戴耳环、手镯、戒指。男子穿对襟衣服。饮食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喜吃辣椒和糯米饭,忌食猫、蛇肉。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烧煤的地炉。

仫佬人善唱山歌。“走坡”不仅是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活动,也是谈情说爱的方式。过去,女方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直到生育后才到夫家居住。

擅长竹编和雕刻的毛南族心灵手巧的毛南人擅长竹编和雕刻。他们编织的花竹帽,民间称为“毛南帽”,又叫“顶卡花”远近行销。毛南族妇女往往戴着它走娘家。他们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逼真,刻制的石柱、召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寿松,显示着毛南族人民的艺术才能。

毛南族自称“阿南”,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环江的“三南”(上南、中南、下南)山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各种副业。他们饲养的菜牛,远销香港等地。

毛南人的服饰与壮族相似。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戴手镯等饰品。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喜欢腌制酸肉、酸螺狮、酸菜。他们多礼好客,见面以兄弟相称,吃饭时不论客人大小,都被邀请与长辈同座,用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毛南族村落依山而建,实行同姓同族聚居,通常是十多户的小村庄。住房一般是瓦顶泥墙,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毛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使用汉字。唱歌是毛南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娱活动。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叫做“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唱的祝贺歌叫做“欢”,叙述历史故事或祖先传说的叙事歌叫做“排见”,毛南人大多信奉道教,崇拜多种神灵,迷信、禁忌较多。“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是毛南人特有的节日,主要是祭祀神灵和祖先。

“生活在珍珠故乡”的京族公元15世纪以后,京族从越南陆续迁到中国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等地,那里素有“珍珠故乡”之称。京族聚居的山心、沥尾、巫头三个小岛,历来被称为“京族三岛”。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曾经利用汉字创造“字喃”(意思是南方的字),现在通用汉字。

中国最南方的民族(中国最南方是)

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哈节”(歌节)。每年过哈节时,全村人聚集“哈亭”,迎神,祭祖,宴饮,娱乐,听哈妹(歌手)吟唱。京族创造的独弦琴音色幽雅动听,引人人胜,京族妇女着菱形遮胸布,外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喜戴耳环。男子的上衣长及膝盖,窄袖袒胸,系腰带。现在只有部分老年妇女还保留着原来的装束。京族人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肉食多为鱼、虾。京族人用糯米磨粉煮熟,拌上芝麻,放火上烤干,制成名叫“风吹糙”的糍粑,是民族风味食品。

京族人主要从事浅海捕捞渔业,农业、盐业是渔业的补充。现在港湾建立了人工珍珠养殖场,与天然养殖结合,大大增加了珍珠的产量。他们还建筑拦海大坝,使京族三岛与陆地连接起来。

编织“西朗卡铺”的土家族“西朗卡铺”(意为土家铺盖)是土家族人民的两朵艺术鲜花之一。它织工精巧,色彩绚丽,有100多种图案。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编织,长大结婚时,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花被面。土家人的另一朵艺术之花是摆手舞。它是土家族流行的古老舞蹈,古朴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参加表演的可达千人。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地区和四川省东部等地。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是除了西水流域的人使用土家语外,多数人使用汉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妇女上穿左襟大袖短衣,滚花边,下着八幅长裙或镶边筒裤,头挽发髻,喜欢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子穿对襟短衣,多扣子。衣料用上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土家族过去有同姓为婚的风气,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还骨种”。土家人大多信鬼神,崇拜祖先,禁忌很多,如逢戊日不能动土,逢吉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在唐宋时期,土家人手工生产的溪布、水银、朱砂远近闻名,成为贡品。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鸦片种植泛滥,人民深受毒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家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生活在“天涯海角”的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的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许多人兼通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黎族妇女在脑后梳髻,上插用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簪,披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胸无扣,下穿无褶织绣花纹的统裙。盛装时戴项圈、手锡、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妇女的耳环又多又重,从耳根下垂到肩。部分地区的黎民保留着纹面、纹身风俗。男子上穿无领对襟衣服,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啊赡。黎族人喜欢吃水饭。肉食用火烧或生腌,腌肉掺加米粉、野菜等,酸渍后长期保存。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在五指山区,黎族人住船形房屋,用竹木扎架、茅草盖顶,用藤条或竹做地板。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民间乐器有鼻萧、口弓、水萧、洞萧等。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黎族从前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流行鸡骨卜、蛋卜。有些地区人死后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墓,葬后也不再祭扫。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特别擅长木棉纺织。宋末元初,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的高超纺织技术,就是在黎族地区住了40多年学到的。

黎族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除种植稻、薯、玉米等作物外,还盛产橡胶。

喜唱“双条落”的畲族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叫盘瓠的男青年自告奋勇地领兵抵抗敌国入侵,很快就打败了敌军。皇帝很赏识他的聪明勇敢,把自己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他。盘瓠和公主结婚以后回到山地居住,生下三男一女,老大姓盘,老二姓蓝,老三姓雷,女婿姓钟。他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畲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的山区。其中福建、浙江两省最多,占96%。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绝大部分人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山歌是舍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畲族人不但在节日和喜庆场合唱歌,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山间劳动时,也常以歌当话,互相对答。有些地区每年还定期举行规模盛大的“盘诗会”。唱歌形式除独唱、对唱、齐唱外,还有二声部重唱,叫做“双条落”。“双条落”是一个歌手先唱两个字或四个字,另一歌手紧接着再唱下去,这是中国民歌演唱中稀用的形式。畲族男子的服饰与当地汉人相同。妇女衣服的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腰间束彩色条带,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妇女把头发盘梳在头顶上成螺旋式或截筒高帽式发髻。结婚时,女女戴凤冠,插银管。

畲族的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一般是几户、几十户聚成村落,有的村落是畲、汉杂居。过去,同一近亲的人为一“房”,同房的人住在一起,同姓不婚,一般也不与汉族通婚。

畲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红薯为主。他们编织的“合手巾带”(花腰带)和斗笠很有特色。斗笠是用细竹篾编成,配上彩带明珠,十分美观,是深受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在祖国南方的民族有哪几个叫什么名字?

贵州:苗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水族

广西:京族,壮族,毛难族,瑶族,仫佬族

云南:太多了,在百度百科中输入云南,广西,贵州,海南搜索,就可以知道了。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其余分布在广西、四川、海南等地。藏族,主要分布在清早高原上,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部分地区。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白族,大多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贵州省毕节地区等地。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滇川间的泸沽湖畔。中国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壮族,大部分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及湖南等省。土家族,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主要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三亚、通什、乐东等地。

以上就是网站小编空城旧忆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最南方的民族(中国最南方是)”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转载请注明来 来探秘,本文标题:中国最南方的民族(中国最南方是)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24404.html

标签: 中国最南方的民族(中国最南方是)

热门文章
随机tag
兵戎(兵戎相见是什么意思) 气魄的拼音(气魄的拼音是什么) 在线取英文名字(英文取名网站免费) 痴情女子负心汉(痴情女子负心汉下一句是啥 关于故意杀人犯任雪的信息 卡卡西须佐能乎开挂详解宇智波带土开启的终 中国第一杀手排行榜(中国第一杀手排行榜名 中国什么戏最独特(中国有什么戏种) ab血型男人的性格(ab血型男人的特点) 好看的拍照姿势有哪些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建于1 陈瑶身高(陈瑶身高图片) 静如处子是什么意思) 萧瑟是什么意思(万木萧瑟是什么意思) 绺怎么读(鬃怎么读) 中国最经典电音(中国最强电音) 武汉会战为什么会失败?武汉会战失败的原因 中国最奇葩学员(中国最奇葩学员是谁) 中国热带最北端(中国热带北缘) 服了你个老六是什么梗 没有结局(导演明确说过)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用来比喻什么 第四爱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卡塔尔世界杯比赛时间表